与资助企业合作的新项目——中德学院职业导师计划

2022年3月,中德学院与拜耳、莱茵金属汽车和安永三家资助企业合作,推出了职业导师计划,共有来自不同硕士项目的4名中国学生和10名德国学生提出申请,其中7人在选拔中匹配到了相应的导师。该项目为期1-3个月,学生可以与企业职业导师进行一对一的(线上)交谈,以深入了解公司、某个职位及其职责以及工作流程,并就自己的职业规划寻求导师建议。参与的资助企业可以提早接触各专业的优秀人才,甚至为其提供实习或工作机会。指导的具体时间和内容由导师和学生自行商定。

感兴趣的学生和企业代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更多信息或通过中德学院建立联系:Thomas Willems先生:th.willems@tongji.edu.cn


中德学院指导项目经验分享

A. 参与学生

我叫Claudia Dalmau,是同济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的法律双硕士学生。之所以决定参加中德学院的指导项目,是因为我在成为律师的职业道路上需要寻求具体的建议、支持、榜样以及对这个职业的了解。

参加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的指导项目对我的个人发展和未来追求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作为项目的被指导者,我得以获得了对中国文化更多的了解。否则这在当前的新冠疫情形势下是不可能的,因为我的所有课程都是线上进行。此外,该项目不仅为我提供了与成功的职业人士取得沟通的机会,还使我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的专业领域和目标,并与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所帮助的人建立联系。

我的导师——拜耳大中华区法务与合规副总裁 Raphael Oen博士——在我看来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导师。当我刚开始接触这个项目时,我不知道需要做什么,也不了解他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多重要。此外,他还在许多方面为我提供帮助,包括为我的硕士论文寻找题目,在选题方面他还进一步地请他的同事为我解释一些问题并提供建议。我还非常感谢他在我为个人发展做决定时给予的帮助。

总而言之,我在整个项目中感到受到重视和关心,我很愿意推荐这一项目。我相信它会对我今后的成长产生影响。

B. 提供指导的企业代表

同济大学的“中德学院职业导师计划”使企业能够与高度活跃的人才进行深入交谈。这种对话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即将毕业并面临就业的学生的期望、担忧和需求,并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满足学生的期望。

该指导项目还有助于了解大学提供的学位课程内容以及可获得的相应技能。我本人指导的是同济大学与柏林洪堡大学联合开设的“德国、欧洲和中国法比较研究”硕士项目。在与被指导者的交谈中,我对该指导项目和不同法律体系的比较教学有了更多了解。此外,关于硕士论文选题的讨论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思考哪些法律领域仍迫切需要学术研究和阐释。在这个意义上,这种关于硕士论文题目的讨论可以促进学术研究兴趣更好地与实际需要相结合。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Claudia Dalmau的积极反馈感到高兴。我想对她表达同样的赞美,因为我作为导师也从该项目中获益匪浅。与人才分享经验和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制定职业规划,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乐趣。

因此,我推荐各企业参与指导项目,支持这一成熟而有意义的宝贵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