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6 日,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咨询委员会第 27 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教育部原副部长、同济大学原校长、中德学院咨询委员会理事长吴启迪教授,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院士,, 德国驻沪上海总领事馆科教领事孔有为(Uwe Koch)先生,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海外部主任奥苏珊(Susanne Otte)女士出席并致辞。参加会议的还有副校长李翔宁,中德学院德国合作高校联合会、校长办公室、外事办公室、中德学院、7个中德中心负责人,以及来自AVL、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机器人、Contact软件、慧鱼、国轩高科等行业龙头企业高管。中德双方共同回顾了学院在过去27年所取得的成就,并就学院未来转型的优化路径、,以及深化与德国的合作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旨在为同济大学对德合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吴启迪表示,作为中德合作的桥梁、中外合作办学的示范性机构,中德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与德国精英高校、知名企业携手并进,有力促进了中德两国教育、科技与人文交流。同济大学探索的“AI+”学科建设新模式,为中德学院深化对德合作提供了新契机,期待学院进一步优化合作架构,培养更多高水平领军人才,取得更多创新科研硕成果,助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郑庆华指出,“对德合作” 是同济大学与生俱来的基因与核心战略基石。中德学院成立 27 年来,坚守国际化协同办学与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路径,在中德高质量人才联合培养、高水平科研合作创新及深层次人文交流互鉴上成果卓著,办学成效获中德两国领导人肯定,为提升同济大学国际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同济大学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推进“十五五”规划,进一步优化对德合作生态系统。未来,围绕中德学院“实体化”转型,将从实施单独招生机制、构建师资双聘体系、强化管理服务职能、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健全硕博贯通培养、彰显德国特色等方面持续发力。他希望中德双方能携手并进,凝聚资源、深化合作,培养更多满足中德两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的顶尖人才,为应对全球挑战贡献更多 “中德力量”,共同谱写中德教育与科技合作的新篇章!

奥苏珊表示,27年来,中德学院始终是中德教育文化和政治经济交流的重要桥梁。尽管目前德国和中国之间的学生交流规模尚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但近年来,前往同济大学留学的德国学生数量持续增长。今年中德学院春季和暑期夏令营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反映了德国学生对来中国同济大学、来中国学习的浓厚兴趣。她期望,未来能够通过加强德语教学的支持,进一步提升中国学生前往德国交流和攻读双学位的意愿。同时,她呼吁德国企业更深入地参与学院的发展,以持续增强“中德学院”品牌的影响力。

孔有为充分肯定了中德学院在促进德中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的重要贡献。他表示,中德双方的共同目标是尽快恢复疫情前的学生交流规模。他坚信,在与会各方共同努力下,定能谱写中德学院的美好未来,共同推动德中关系的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在中德学院咨询委员会理事会成员(企业代表)选举环节,AVL李斯特首席工程师陶剑波、慧鱼公司生产与技术董事总经理Ronald Mihala成功当选。

随后,Ronald Mihala介绍了慧鱼公司以及今年新设立的“慧鱼”基金教席。这是中德学院在土木工程领域设立的首个基金教席,标志着基金教席在专业领域拓展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在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汇报环节,中德学院副院长、中德博士生院院长汤奇荣,中德学院副院长、中德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蔡黎明,中德学院副院长Jan Harder,汽车学院院长、中德汽车联合研发中心主任熊璐,土木学院副院长、中德智慧基础设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芳,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颖,中德机械工程中心副主任Christopher Ehrmann,中德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尹慧琳、Gerhard Rigoll,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主任黄官伟、Alex Werwatz,中德可持续城市联合研发中心副主任董楠楠、Wolfgang Sunder,汽车学院院长、中德汽车联合研发中心主任熊璐等分别向咨询委员会汇报了中德学院、中德博士生院、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和各相关中德中心的2024-2025学年年度工作报告和2025-2026学年发展规划,全面梳理各单位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国际交流等领域的进展与规划。


李翔宁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中德学院及其各中德中心正持续加强与德国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学院特有的基金教席制在知识应用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会议充分展示了中德学院作为中德教育学术交流核心平台的重要地位,也巩固了各方深化合作的共识与决心。他表示,对德合作始终是同济大学国际合作战略的核心。同济大学将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契机,推动中德学院实现进一步的转型升级。他期望未来能有更多中、德企业加入合作,共同推动创新与突破,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的中德科技领军人才,实现更多科研成果转化。

据悉,中德学院第 8 个中德中心 —— 中德国际经济法研究所于 10 月 17 日正式揭牌,标志着学院专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将为中德法律与经济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也为中德教育科技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向未来,中德学院将持续深耕对德合作特色,不断提升 “中德合作品牌” 内涵与品质,携手中德各方伙伴,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更高层次、更深维度的合作,为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助力同济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