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DHK

  • zh-hans 
  • de 
  • 主页
  • 关于我们
    • 简介
    • 关于我们
    • 学院领导
    • 合作方
    • 中德学院历程
      • 2017
      • 2016
      • 2014
      • 2013
      • 2011
      • 2010
      • 2008
      • 2007
      • 2006
      • 2003
      • 2002
      • 2000
      • 1999
      • 1998
      • 1997
      • 1996
      • 1995
      • 1994
      • 1993
    • 行政团队
    • 刊物
      • 中德学院二十周年纪念册
      • 新闻简报
      • 中德学部2022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21年年报
      • 中德学部/中德学院2020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9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8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7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6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5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4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3年年报
      • 中德学部通讯2012年10月
      • 中德学部通讯2011年10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1年3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0年10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0年3月
    • 组织结构
    • 校友
  • 中德联合研究中心
    • 中德机械工程中心
      • 技术物流基金教席
      • 自动化技术基金教席
      • 开发方法与产品可靠性基金教席
      • 生产系统基金教席
      • 机械制造信息学基金教席
    • 中德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 试验与测量技术基金教席
      • 通信网教席
      • 技术系统可靠与安全性
      • 机动车系统基金教席
      • 应用数学基金教席
    • 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 国际物流网络与服务基金教席
      • 人力资源管理基金教席
      • 创新与创业学基金教席
      • 会计、管理控制和审计学教席
      • 国际供应链管理基金教席
      • 知识产权法基金教席
      • 经济私法基金教席
      • 银行与融资基金教席
      • 创新管理与信息管理基金教席
    • 中德汽车联合研发中心
      • 格特拉克-汽车传动教席
      • 汽车与发动机技术
      • 微控制与嵌入式系统教席
      • 汽车轻量化技术教席
      • AVL李斯特-未来汽车新型动力及控制系统基金教席
      • 产品开发与设计基金教席
      • 汽车技术基金教席
      • 汽车电子基金教席
      • 汽车动力学基金教席
      • 产品开发与设计基金教席
  • 中德博士生院
  • 最新消息
  • 活动安排
  • 最新消息

  • 最新消息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召开

    11月11日,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四平校区中德大楼和线上平台同时召开。教育部原副部长、同济大学原校长、中德学院咨询委员会理事长吴启迪,校长陈杰,副校长雷星晖、娄永琪,原副校长吴志强,德国驻沪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Maximilan Hallensleben,德国学术交流中心项目司司长Klaus Birk,中德学院德国合作高校联合会办事处主任Sigrun Abels、校长办公室、外事办公室、中德学院、4个中德中心负责人及资助企业、德国合作高校代表等中德嘉宾60余人参加会议,共商中德学院未来发展大计。

    中德学院咨询委员会第23次会议-1

    中德学院咨询委员会第23次会议-2

    吴启迪在致辞中对各位委员和代表一直以来对中德学院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在过去两年里,中德学院主动服务学科发展,有力支撑4个中德中心建设,拓展各学科对德合作深度与广度,学院转型取得显著成果。希望中德学院在中德两国政府、经济和学术界的支持下,更好发挥平台作用,进一步深化各专业学院与德国精英大学、科研院所和一流企业间的教育合作、科研创新,助力中德硕、博联合培养取得更大成就,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科技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等前沿领域取得更多合作科研硕果,为同济大学“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开局添砖加瓦。

    中德学院咨询委员会第23次会议-3

    陈杰代表同济大学对出席会议的各位委员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对各界人士长期以来给予中德学院的支持、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中德学院成立23年来,在国际化协同办学、产学研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为提升同济大学国际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社会和中德企业培养了众多具有国际视野、精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校为继续深化中德合作,完善战略布局,在稳步推进中德学院转型的基础上,正筹建中德联合研究中心、中德博士生院和欧洲与德国研究院,打造同济大学对德合作2.0版。作为中德学院平台化转型的重点工作,中德博士生院将以多学科交叉、跨国别协作为基础,努力建成国际人才培养高地、顶尖人才聚集高地和联合科技研发基地。作为新任中德学院院长,陈杰表示,中德学院未来将继续肩负推动高质量、高层次中德交流的重要使命,进一步提升同济大学中德合作品牌的内涵和品质,全力推动中德合作向更深、更广领域进发,取得更大成就。

    中德学院咨询委员会第23次会议-4

    Klaus Birk表示,中德学院在中德学术交流中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相信作为中德高水平合作的典范,中德学院未来将助力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和同济大学在前沿科研领域有更广、更深的合作。Maximilan Hallensleben充分肯定了中德学院在德中教育合作中的卓越贡献,以及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中德学院咨询委员会第23次会议-5

    雷星晖、Klaus Brik、柏林工业大学教授Axel Werwatz、波鸿鲁尔大学教授Michael Abramovici、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Titus von dem Bongart、莱茵金属集团企业战略与发展高级经理Sebastian Hollensteiner、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法务专利与合规副总裁Raphael Oen在讨论环节分别发言,围绕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继续深化与同济大学合作,推动中德教育交流、科研创新、校企互动,加强科教与产教融合等展开讨论。 雷星晖表示,中德学部将更好发挥统筹协调功能;作为中德科教合作领域的旗帜,中德学院将进一步面向教育、科技发展前沿,进一步助力各学科深化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在智能化、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与中德博士生院和中德联合研究中心联动发展,持续拓展中德科教的广度与深度。

    中德学院咨询委员会第23次会议-6

    会上,中德学院负责人作学院年度工作报告,向咨询委员会汇报学院2020至2021年度工作成绩、今后如何更好服务学科发展、筹建新中德中心和中德博士生院、为同济“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添砖加瓦的具体工作措施。中德机械工程中心、中德汽车联合研发中心、中德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也分别向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汇报各中心过去一年在教学科研、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文字:杨瑞帆;图片:周游;审核:杜斐)


    2021柏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线上暑期学校

    虚拟校园参观和城市之旅、精彩的讲座、激动人心的讨论、烹饪课程、模拟比赛甚至虚拟现实……9月6日至10日,40 名德国学生参加了2021柏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首次以线上形式举办的暑期学校。活动由柏林工业大学中国科技文化中心主任Abels博士指导,受到了良好的反响。多样化的课程安排和优秀的师资力量,给参与的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柏林工业大学中国科技文化中心认为,即使在国际人员流动受限的疫情条件下,也要以线上形式坚持传播中国的能力。与此同时,大家仍然非常期待下一次能够在上海举办暑期学校。 在此特别感谢各位授课老师,他们在短短几天内为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群体绘制了一幅珍贵的、多视角的中国画像,而这将成为他们今后与中国结缘的基础。

    TUB Summer School 2

    TUB Summer School


    尹慧琳教授受邀参加TÜV南德“数字月”活动

    中德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TÜV教席尹慧琳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TÜV南德9月的“数字月”分享讨论会。围绕“自动驾驶”主题,尹教授就自动驾驶车辆如何基于人工智能感知理解世界,以及现有安全标准是否能满足自动驾驶系统所需的安全分析,同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

    digital month


    同济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暑期学校

    2021年7月26日至8月4日,第二届同济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暑期学校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顺利举行。此次暑期学校由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和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共同主办,采用线上形式进行。共有12名来自同济大学的学生与10名来自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暑期学校主要涵盖了专业课程学习和文化交流两大部分内容。达姆施塔特大学机械学院Rinderknecht教授、Winner教授、Beidl教授分别围绕汽车电动化、汽车智能化、车用动力系统等主题进行了课程教学,详细介绍了目前德国在车辆工程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科研进展,使参营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目前德国车辆工程学科特色,对个人未来的研究方向选择更加清晰。

    同期暑期学校还举办了车队交流、趣味研讨、营员展示等活动。通过为期10天的暑期学校,同学们对德国高校的教学理念、方式以及科学研究等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Präsentation zum Thema „Autonomes Fahren“

    Vorstellung des Instituts für Mechanik der TU Darmstadt

    Austausch mit dem Racing Team DART der TU Darmstadt


    “教练:授之于鱼或是授之以渔”报告活动成功举行

    2017年11月6日,大众/上汽大众人力资源管理基金教席组织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活动,与会嘉宾围绕“教练:授之于鱼或是授之以渔”这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德学院教授、教席负责人Ralph Kattenbach和来自BLV教练咨询公司的专业教练Mila Dorosh分享了第四届亚洲教练行业调查的结果,之后与会嘉宾又在Joseph Chan (Keystone Group首席执行官)、Linda Kiester (3M中国区人力资源管理总监)和Axel Kuhlmann (akcc公司总裁)主持下,进行了热烈的小组讨论。

    123


    •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365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37/37 跳转到 
    ©Chinesisch-Deutsches Hochschulkolleg 1998-2024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