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DHK

  • zh-hans 
  • de 
  • 主页
  • 关于我们
    • 简介
    • 关于我们
    • 学院领导
    • 合作方
    • 中德学院历程
      • 2017
      • 2016
      • 2014
      • 2013
      • 2011
      • 2010
      • 2008
      • 2007
      • 2006
      • 2003
      • 2002
      • 2000
      • 1999
      • 1998
      • 1997
      • 1996
      • 1995
      • 1994
      • 1993
    • 行政团队
    • 刊物
      • 中德学院二十周年纪念册
      • 新闻简报
      • 中德学部2022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21年年报
      • 中德学部/中德学院2020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9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8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7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6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5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4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3年年报
      • 中德学部通讯2012年10月
      • 中德学部通讯2011年10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1年3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0年10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0年3月
    • 组织结构
    • 校友
  • 中德联合研究中心
    • 中德机械工程中心
      • 技术物流基金教席
      • 自动化技术基金教席
      • 开发方法与产品可靠性基金教席
      • 生产系统基金教席
      • 机械制造信息学基金教席
    • 中德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 试验与测量技术基金教席
      • 通信网教席
      • 技术系统可靠与安全性
      • 机动车系统基金教席
      • 应用数学基金教席
    • 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 国际物流网络与服务基金教席
      • 人力资源管理基金教席
      • 创新与创业学基金教席
      • 会计、管理控制和审计学教席
      • 国际供应链管理基金教席
      • 知识产权法基金教席
      • 经济私法基金教席
      • 银行与融资基金教席
      • 创新管理与信息管理基金教席
    • 中德汽车联合研发中心
      • 格特拉克-汽车传动教席
      • 汽车与发动机技术
      • 微控制与嵌入式系统教席
      • 汽车轻量化技术教席
      • AVL李斯特-未来汽车新型动力及控制系统基金教席
      • 产品开发与设计基金教席
      • 汽车技术基金教席
      • 汽车电子基金教席
      • 汽车动力学基金教席
      • 产品开发与设计基金教席
  • 中德博士生院
  • 最新消息
  • 活动安排
  • 最新消息

  • 最新消息

    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来访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2025年5月6日,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郭盛教授率团访问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一同来访的还有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机械工程学科责任教授姚燕安教授、机电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蒋增强教授、副书记唐薇、测控系主任董立静教授、研究生科科长田龙梅。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副院长、中德博士生院院长汤奇荣教授,中德教席助理汪远翔特聘研究员、林荣富特聘研究员、办公室主任杨瑞帆、教务办公室主任毛尉克、科研秘书兼安全与设备管理员吴瑞明、科研秘书李田冉、以及相关领域博硕士生参加会谈。

    汤奇荣对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中德博士生院的历史做了简要介绍,并分享了学院建设、学生培养和教育教学的相关经验,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发展历程。郭盛院长对中德学院的架构布置和办学成果表示了高度赞赏,双方就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办学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安排了专人负责对接。

    郭盛院长一行顺带参访了同济大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回到会议室,汤奇荣院长进一步分享了科研育人进展和平台建设规划。郭盛院长对实验室的科研育人工作表达了高度认可,就合作领域及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达成了多层次的合作意向。



    关于中德博士生院“中德智能科技与绿色发展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答辩评审结果的公示

    4月30日,中德学院、中德博士生院组织举行了“中德智能科技与绿色发展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答辩评审会。经学生答辩、专家组评审表决,现公示

    本项目推荐学生名单如下:

    序号

    学号

    姓名

    1

    2410853

    戴振华

    2

    2410639

    马玎珣

    3

    2310562

    菅冰玉

    4

    2410395

    蒋海丞

    5

    2410850

    周彤

    6

    2411424

    冯镜泽

    7

    2433181

    郑淦允

    8

    2432108

    林辰轩

    9

    2410399

    刘洋

    10

    2430401

    楚寒驰

    11

    2310394

    朱晨

    12

    2433182

    王天辰

    13

    2410400

    朱焕林

    14

    2433097

    杜政霖

    15

    2330369

    王树卿

    16

    2433068

    梁浩明

    17

    2410598

    马志宽

    18

    2430406

    刘佳怡

    19

    2430396

    叶紫瑄

    20

    2430517

    张浩伟

     

    候选学生名单为:

    序号

    学号

    姓名

    1

    2432214

    林岸

    2

    2430402

    司雨泽

    3

    2432085

    汪宇

    4

    2430513

    张浩

    5

    2430480

    黄艺佳

    6

    2310008

    贺成效

    7

    2432223

    宾雅婕

    8

    2430512

    娄柯翔


    公示时间:2025年5月6日至5月13日,共5个工作日。

    公式期间,如对评审结果有异议,请书面形式向中德学院办公室(cdhk@tongji.edu.cn)反映。


    中德学院、中德博士生院

    2025年5月6日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Fraunhofer)代表来访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2025年4月26日,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机床和成型技术研究所所长、生产系统和工厂自动化领域主管Steffen Ihlenfeldt教授率团访问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一同来访的还有弗劳恩霍夫协会认知生产系统研究中心主管Simon Harst、敏捷生产设备中心机床技术部门主管Hendrik Rentzsch、认知生产系统研究中心数字孪生方向研究员Guanchen GONG。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副院长、中德博士生院院长汤奇荣教授,中德教席助理汪远翔特聘研究员、以及相关领域博硕士生参加会谈。

    汤奇荣教授首先表示了对Ihlenfeldt教授再次来访的欢迎,详细介绍了启智机器人具身智能教席飞行教授的课程设置、第二届 “中德智能科技与绿色发展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等计划安排、以及介绍了对于中德科教领域技术落地应用的一些特点和机制改革实践。

    Ihlenfeldt教授对飞行教授的合作方式表示高度赞同,希望能参与到同济大学常规及模块化课程的教学中,后续将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沟通和落实。Ihlenfeldt教授还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同济学生今年暑期赴德交流期间的特邀报告邀请,并欢迎同济师生前往Fraunhofer有关机构参观与实践。

    与会双方还就博士生联合培养及产业化合作等事项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首届德国柏林工大—同济大学春季学校开营!

    2025年3月31日,首届柏林工大-同济春季学校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中德学院大楼开营。来自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波鸿鲁尔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及格拉茨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29名优秀留学生参加。

    本届春季学校围绕“自动驾驶”这一前沿技术领域,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采用'理论授课+参访体验+行业研讨'等多元形式,邀请校内学术专家和头部企业技术专家进行专题分享,设置百度阿波罗、蔚来等企业参访,自动驾驶学习与优化教研室参观,自动驾驶车辆试乘等实地体验环节,并组织中德学生交流和小组研讨活动。学员将有机会与领域内的资深专家学者和从业者深入交流,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索自动驾驶技术的最新进展与产业应用前景。

    德国驻沪总领馆领事、科教处处长Uwe Koch先生,同济大学外事办公室主任殷文出席开营仪式并致辞。Koch先生表示,上海被誉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城市之一,特别是在能源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年来,中国在专利数量和科学论文发表方面已超越美国,展现出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基础。正如歌德所言,人们不断探索“世界在本质上如何相连”。对于希望深入了解全球科技和知识创新发展的人来说,中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希望各位学生能够直观感受这里的变化,并理解其社会与经济运作的方式。

    殷文对远道而来的德国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了中德两国青年加强交流,互学互鉴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通过春季学校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深入了解中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亲身体验中国风土人情,更全面、直观地加深对中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认识,感受中国的独特魅力。此外,他表示同济大学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中心等标志性建筑几乎都有同济人的贡献;目前,同济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工科建设,将为智能建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提供面向未来的技术解决方案。他表示欢迎大家来同济深造,为未来美好生活共创更多“中德智慧”。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德方副院长Jan Harder博士介绍中德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学院与德国高校合作培养中外学生的情况。他预祝同学们在上海度过一段美好愉快的时光,享受在“自动驾驶”春季学校中的课程学习、企业参访、城市参观等环节;鼓励他们在未来通过中德学院的硕士双学位项目及中德博士生院博士生项目来到同济大学开展更长期、更深入的学习。

    本届柏林工大—同济春季学校由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和中德学院德国合作高校联合会(柏林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波鸿鲁尔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由中德学院德国高校联合会办公室主任Sigrun Abels博士和Katharina Kloeckler女士带队。活动得到同济大学外事办公室、留学生办公室、汽车学院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

    今后,柏林工大—同济春季学校项目将持续开展,每年围绕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专业主题组织活动,旨在为参与者的德国大学生提供最新技术和科学发展的深刻洞察,帮助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入了解当代中国发展现状,提升其在特定专业领域内的中国专业能力,吸引更多优秀留学生来同济深造,培养未来中德合作的中坚力量。




    中德博苑第九期:多技术遥感在水文学中的应用:量化全球水循环



    探索中国书法艺术

    2024年11月27日,十二名德国学生在中德创新实验室体验了一堂特别的书法课。本次书法工作坊活动在中德学院“中国能力”课程框架下举办,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及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的资深会员陈才先生担任主讲。

    陈才先生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系统之一,保留了象形文字的特点,随后逐渐演变为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表达形式。

    他还强调,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一定成就。他鼓励大家:“每位书法大家都曾是初学者,只有通过全身心的专注磨炼,才能最终到达臻于至善之境界。”

    实践环节,同学们开始学习使用毛笔,并在宣纸上练习《易经》中的“厚德载物”的“厚德”二字。陈老师指出,“厚德”意为深厚的德行,强调一个人应有宽广包容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载物”则象征承载万物,体现出一种自我奉献、胸怀天下的精神。整句话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追求以及以德行支撑事业和人生的哲学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思想之一。带着对这一寓意的理解,同学们开始练习书写“厚德”二字,并都将自己满意的“厚德”二字誊写在贺卡上,

    通过一笔一画的练习,这些德国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汉字之美,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不仅是一场书法体验,更是一段难忘的跨文化交流之旅,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启发。


    2024年同济中德企业日

    2024年12月4日下午,由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和中德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同济中德企业日”活动在四平路校区衷和楼举行。TUEV南德、埃夫特智能装备、林德、费斯托等20家中德企业与德国海外商会联盟(AHK)参加本次展会,与近200名来自同济及其他周边院校的中外学子面对面交流。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同济大学外事办公室、中德学院与中德工程学院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首先,同济外事办公室主任殷文欢迎近50位企业代表的莅临。他表示,同济大学在中德文化交汇碰撞中诞生,也始终传承和发扬对德合作的传统、特色与优势。中德学院和中德工程学院的重要办学特色之一就是院企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通过与学院共建基金教席,共同培养中德两国卓越人才。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科教处处长孔有为(Uwe Koch)高度肯定了同济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尤其是在其对德合作战略下培养了大批的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能力出众的优秀人才。他希望企业代表能够借此机会与大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并祝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中德企业日”,分为展台咨询和宣讲两部分。宣讲会由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大中华区人才解决方案总监陈璐女士开场,她指出,在当前充满变化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应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不应盲目跟随大流,而应向内探索,思考自己真正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应把握实习机会了解真实的工作世界,综合考量个人兴趣、价值观与能力,并积极学习多元技能,按照“择世所需,择己所爱”的原则进行职业选择。接着,14家知名中德企业的高管和资深HR经理人带来了精彩演讲,内容涵盖职业发展路径、创新创业、技术与行业趋势、市场营销策略以及跨文化领导力等职场核心主题。现场学生踊跃提问,与企业代表积极互动,气氛热烈。

    企业代表们表示,他们对同济大学学生的印象非常积极,认为他们具备国际化视野,展现出很大的发展潜力。同学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十分踊跃,善于抓住机会与企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这种双向互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也让企业从学生的思维和创新中获得了启发。学生们反馈,中德企业日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企业的需求和未来求职所需的核心技能,还接触到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和行业动态。这些宝贵的经验使他们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同济中德企业日”活动是同济大学与中德企业合作的品牌活动,已持续多年。活动为企业与人才之间搭建了相互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中德高教、企业合作互利共赢。



    “中德博苑”第八期:电动车的未来化设计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相关专业2025春季赴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攻读双学位(硕士)项目的通知

    同济大学与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签订双学位合作协议。根据续签协议,拟于2025年04月派出学生赴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攻读双学位。

    申请对象: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相关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包括机械、车辆、轨交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双学位攻读时间:2025年 04月至 2026年 07月;

    申请时间:即日起至 2024年 11月 29日。

    申请材料:

    1. 个人简历(中文&德文);

    2. 德福(TestDaf)成绩单复印件;

    3. 本科成绩单;

    4. 获奖证明(如有);

    5. 导师推荐信(英文或德文)。

    录取条件:

    1. 德福(TestDaf)总成绩不低于16分(德福成绩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先提出申请);

    2. 成绩优秀;

    3. 在校表现突出,综合能力强。

    录取流程:

    1. 请申请者务必于 2024年 11月 29日中午12:00前将纸质版申请材料交至汽车学院A202林老师处,并将电子版发送至linsijia@tongji.edu.cn;

    2. 中德双方教授计划于2024年12月中旬进行面试,具体面试安排学院将另行通知。

    备注:

    1. 该双学位项目为自费项目,申请者需自行承担所有在德期间的花费以及往返旅费;

    2. 录取学生有机会申请DAAD奖学金;

    3. 可能提供德国大众总部或者保时捷总部实习机会 ,根据德国标准支付工资。

    4. 附件:德国不伦瑞克工业大学双学位项目 申请书.docx


    联系人:

    罗老师

    中德学院济人楼 322室

    021-69584639

    031403@tongji.edu.cn



    中德博苑讲座“Ultrafast optoacounstic imaging in biology and the clinics”



    •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359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36 跳转到 
    ©Chinesisch-Deutsches Hochschulkolleg 1998-2024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