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DHK

  • zh-hans 
  • de 
  • 主页
  • 关于我们
    • 简介
    • 关于我们
    • 学院领导
    • 合作方
    • 中德学院历程
      • 2017
      • 2016
      • 2014
      • 2013
      • 2011
      • 2010
      • 2008
      • 2007
      • 2006
      • 2003
      • 2002
      • 2000
      • 1999
      • 1998
      • 1997
      • 1996
      • 1995
      • 1994
      • 1993
    • 行政团队
    • 刊物
      • 中德学院二十周年纪念册
      • 新闻简报
      • 中德学部2022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21年年报
      • 中德学部/中德学院2020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9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8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7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6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5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4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3年年报
      • 中德学部通讯2012年10月
      • 中德学部通讯2011年10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1年3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0年10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0年3月
    • 组织结构
    • 校友
  • 中德联合研究中心
    • 中德机械工程中心
      • 技术物流基金教席
      • 自动化技术基金教席
      • 开发方法与产品可靠性基金教席
      • 生产系统基金教席
      • 机械制造信息学基金教席
    • 中德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 试验与测量技术基金教席
      • 通信网教席
      • 技术系统可靠与安全性
      • 机动车系统基金教席
      • 应用数学基金教席
    • 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 国际物流网络与服务基金教席
      • 人力资源管理基金教席
      • 创新与创业学基金教席
      • 会计、管理控制和审计学教席
      • 国际供应链管理基金教席
      • 知识产权法基金教席
      • 经济私法基金教席
      • 银行与融资基金教席
      • 创新管理与信息管理基金教席
    • 中德汽车联合研发中心
      • 格特拉克-汽车传动教席
      • 汽车与发动机技术
      • 微控制与嵌入式系统教席
      • 汽车轻量化技术教席
      • AVL李斯特-未来汽车新型动力及控制系统基金教席
      • 产品开发与设计基金教席
      • 汽车技术基金教席
      • 汽车电子基金教席
      • 汽车动力学基金教席
      • 产品开发与设计基金教席
  • 中德博士生院
  • 最新消息
  • 活动安排
  • 开发方法与产品可靠性基金教席

    • 简介
    • 人员
    • 教学
    • 论著
    • 科研
  • 开发方法与产品可靠性基金教席

    林松教授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获得德国工学博士学位、完成博士后研究、继而任职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近20年间林松教授一直在德国高校从事机构传动技术、产品设计方法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工业技术研发工作,主持和承担多项该专业领域的德国国家级科研项目,至今仍是德国国家级重大跨学科项目SFB639 核心成员。
    他于2010年作为同济大学引进人才回国,组建了中德学院“开发方法与产品可靠性”基金教席,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导和“CONTACT SOFTWARE—开发方法与产品可靠性”教席主任,承担中德两国学生的教学和培养工作,并从事有关运动设计、智能传动技术、产品研发方法、数字化智能平台、以及技术系统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工作,主持和承担国家及地方各级科研及技术开发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

    – 产品开放创新方法及其智能化设计;
    – 产品虚拟生成及其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 智能装备及其人机协调系统设计;
    – 技术系统可靠性及安全性的评估和设计

    科研情况(德国):

    主持和承担:
    德国国家级重大跨学科项目3项(SFB639-A5/D2/D4);
    德国国家与联邦州级纵向项目4项;
    德国工业产品研发项目8项。

    主要研究内容:
    机构综合理论和设计方法,机械传动系统具有共性的关键技术;
    工业产品研发;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多技术集成轻型产品的研制;
    机构传动数字平台,产品研发方法。

    研究成果:
    提出机构模糊位置综合理论,被德国业界称为“林氏理论”;
    创新设计两款机构,被命名为“林氏机构”(德国机构数字图书馆DMG-Lib);
    专著《机构模糊位置综合》(德文)。

    科研情况(国内):

    主持和承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基于全拓扑信息的面向功能特性的机构广义综合理论)
    上海市文创办重点项目1项;(机构传动系统设计信息服务平台)
    同济大学863重点项目1项;(基于机构综合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
    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科技重大专项3项。(高速包装机创新设计)
    昆山竑增公司核心项目1项。(机构创新设计的数字化智能平台)

    专业学术职务:

    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常务委员:中国机构传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副理事长: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华东区);
    理      事:上海市现代设计法研究会理事。

    地址

    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济人楼220室
    邮编:201804

    联系人

    林松 教授
    email:slin@tongji.edu.cn


    ©Chinesisch-Deutsches Hochschulkolleg 1998-2024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