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志红
教席教授
吴志红,先后获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3年公派留学德国,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Dr. -Ing. (工学博士)学位后任丹佛斯传动和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德国)研究开发部工程师,2002年回国。现任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副院长,教授,英飞凌嵌入式系统基金教席主任,同济大学-英飞凌联合实验室主任,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维克多汽车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
同时担任电力电子和智能运动(亚洲)董事会成员、中德电动汽车专家联盟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源学会变频电源与电力传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电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2012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银质荣誉奖章。
吴志红教授不仅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多项国家863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际863项目“电动汽车充电机产业化技术攻关—站场直流快速充电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2020年度)“电机驱动控制器功率密度倍增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等 ),而且作为责任人完成了“基于模糊逻辑的异步机伺服系统矢量控制”、“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实现无速度传感器控制”、“一类多变量非线性系统最少独立控制参数个数确定”、“车用变频传动系统开发”、“面向英飞凌微控制器的自动代码生成的软硬件开发”、“底层驱动级的模块化硬件设计”、“基于TC1782电机控制器的基础软件开发”、“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基础软件开发”、“基于英飞凌TriCore单片机的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的研发”、“基于AutoSAR规范永磁同步电机控制软件的开发”、“汽车电子开发工具的研究与应用”、“AutoSAR 工具链使用及对比研究”等二十多项横向课题的研发,其中2012年其研发成果荣膺“英飞凌本土设计产业化奖”、2014年获“英飞凌杰出贡献奖”。
长期从事电机传动、汽车电子、微控制器与嵌入式系统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现研究方向是嵌入式系统、汽车电子、电机传动等。目前主要研究课题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满足AutoSAR规范)、功能安全、嵌入式系统的安防机制。

朱元
副教授
济人楼411
电话: 021-6958 5683
传真: 021-6958 5683
邮箱: yuan.zhu@tongji.edu.cn
答疑时间:
1993年9月至1998年7月,在清华大学分别获得车辆工程专业、自动化控制专业的两个学士学位。
1998年9月至2003年7月,作为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和美国普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完成了博士论文《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四步骤设计方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混杂动态系统理论、动态规划算法和智能控制理论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四步骤设计方法。
2003年8月至2005年9月,在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担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仿真与控制算法、CAN总线通信的研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基于CAN总线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能量管理控制系统的研发。曾在美国普渡大学作为访问学者,交流学习2个月。
2005年12月至今,在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担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汽车电子方向的研究。完成了“蓄电池管理系统开发” “汽车门控模块开发”、“面向英飞凌微控制器的自动代码生成的软硬件开发”、“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开发”、“数控机床交流永磁伺服控制系统的开发”等科研项目。
近年来,在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电驱动系统等领域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检索6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