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桥梁、跨越界线——中德学部举办第一届同济大学青年创新派对

智能头盔需要具备怎样的性能,才能在采矿时对使用者的头部起到保护作用?机器人在农村地区青少年性教育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我们又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防止对电子产品上瘾呢?

6月12日,在中德学部举办的同济大学第一届青年创新派对上,十二名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将这些充满创新思维的研究课题及其创业想法展示给了大家。

本次活动由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中德校园和中德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举办。活动灵感来自于德国的Falling Walls Lab。年轻学者们可以在三分钟的演讲中展示他们突破性想法,以搭建桥梁、跨越科学界限。

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有资格参加本次青年创新派对。他们可以在观众和专家评委面前用三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独到想法、商业模式或是社会政策建议。十二名学生从三十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其中还有一名来自同济大学国际学院的南非女生和一名来自中德学院的德国男生。

IL Gruppenfoto small

同济大学中德校园赞助了前三名获奖选手的奖金;而中德学院资助企业德国采埃孚投资有限公司则为其他选手及观众提供了奖品。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德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教授、德国Otthein Herzog教授、中德学院德方副院长Thomas Willems、中德工程学院德方副院长Christina Werum-Wang、中德校园主任Andrea Schwedler、采埃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总监綦平以及同济科技园孵化器企业发展部副经理潘瑾炜担任了本次活动评委。晚会由中德学院德国学生Max Ronecker和实习生龙子仪共同主持。

活动首先由抽签决定了选手登台的顺序,随后六名选手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了演讲。每个演讲过后,评委进行提问。演讲结束后,评委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决定过程并不容易,但评委们最终达成一致。与此同时,观众们则可以放松享受现场演奏的音乐。

周灿,同济大学第一届青年创新派对第一名
周灿,同济大学第一届青年创新派对第一名

评审团主席吴志强教授愉悦地宣布了优胜者名单。第三名被目前就读于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的德国学生Patrick Liebig摘得,他的创新项目为Qrant-Reshaping the dining experience,旨在为在德旅游的中国游客提供更好的当地用餐体验。第二名由国际交流学院的南非学生Nontokozo Zama Ndlovu夺得,她的创新项目为AI as a tool to transform education,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技术为全世界各地带去平等的教育资源及机会。最终的冠军由来自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周灿同学获得,她的创新项目是An intelligent chemical industry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旨在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新技术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高效。他们分别获得了由中德校园资助的1000、2000和3000元人民币的奖励。

吴志强教授和Patrick Liebig
吴志强教授和Patrick Liebig

夜幕降临,本次活动也随着悠扬的音乐声、晚间茶歇和放松的交谈中落下了帷幕。大家也跨越交流的界限,就先前所展示的创新方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家都认为,本次青年创新派对将成为同济大学的一个平台定期举办,持续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师生提供一个可以互相交流、 互相激励和展现创新能力的平台。

Thomas Will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