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已有二十年办学历史。目前,学院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从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转型为起服务与协调作用的平台机构,促进若干中德中心网络在同济大学相应学院发展壮大。目前已建成四个中德中心,未来新的中德中心建设正在筹划中。2019-2020学年冬季学期起,中德学院将其下属四个系新录取的学生与教研人员转至相应学院,成立四个中德中心。除中心相关事务外,中德学院的工作任务还包括“中国能力”课程、德语培训、中德对话活动等。转型旨在增强中德学院与同济各学院机制性联系,以期待在科研、学生培养与教学方面获得更新、更强的动力,尤其是在博士生与科研人员交流领域。
在中德学院转型同时,德方管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迄今为止,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对此项目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受到四所合作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和波鸿鲁尔大学)的支持。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以往主要通过“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专员”一职来管理此项目;在第一个十年里,由Horst Sund博士、教授担任该职,在第二个十年里,由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前秘书长Christian Bode博士接任。随着中德学院转型及在相关学院内建立中德中心,“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专员”的职责逐渐弱化,对学生专业培养的协调直接在德国专业协调人与同济各学院院长之间进行。
联合会目前由四所德国合作大学组成;若将来成立新的中德中心,且含中德双学位项目,那么联合会成员还会扩大。每所合作大学对口一个新建于2019年10月的中德中心,并对其管理的专业培养负责。各成员对上述内容各司其职,但在原则性的、共同的事务上,应彼此协商以达成共识。合作大学继续由四位专业协调人代表(柏林工业大学Werwatz教授、布伦瑞克工业大学Vietor教授、波鸿鲁尔大学Abramovici教授、慕尼黑工业大学Rigoll教授)。此外,联合会协商一致,将德国合作大学的中国能力课程集中安排,并由柏林工业大学Sigrun Abels博士统一协调负责。
经各德国合作大学协商一致,自2021年1月1日起的两年内,由柏林工业大学担任联合会的轮值主管大学。因此,将在柏林工大中国科技文化中心下设立一办事处,由中国科技文化中心主任Sigrun Abels博士负责。
同济大学各学院下属中德中心 | 学院院长 | 德国合作大学 | 德国专业协调人 |
中德机械工程中心 | 卞永明教授 | 波鸿鲁尔大学 | Abramovici教授 |
中德汽车联合研发中心 | 张立军教授 | 布伦瑞克工业大学 | Vietor教授 |
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 施骞教授 | 柏林工业大学 | Werwatz教授 |
中德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 陈虹教授 | 慕尼黑工业大学 | Rigoll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