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DHK

  • zh-hans 
  • de 
  • 主页
  • 关于我们
    • 简介
    • 关于我们
    • 学院领导
    • 合作方
    • 中德学院历程
      • 2017
      • 2016
      • 2014
      • 2013
      • 2011
      • 2010
      • 2008
      • 2007
      • 2006
      • 2003
      • 2002
      • 2000
      • 1999
      • 1998
      • 1997
      • 1996
      • 1995
      • 1994
      • 1993
    • 行政团队
    • 刊物
      • 中德学院二十周年纪念册
      • 新闻简报
      • 中德学部2022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21年年报
      • 中德学部/中德学院2020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9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8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7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6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5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4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3年年报
      • 中德学部通讯2012年10月
      • 中德学部通讯2011年10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1年3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0年10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0年3月
    • 组织结构
    • 校友
  • 中德联合研究中心
    • 中德机械工程中心
      • 技术物流基金教席
      • 自动化技术基金教席
      • 开发方法与产品可靠性基金教席
      • 生产系统基金教席
      • 机械制造信息学基金教席
    • 中德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 试验与测量技术基金教席
      • 通信网教席
      • 技术系统可靠与安全性
      • 机动车系统基金教席
      • 应用数学基金教席
    • 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 国际物流网络与服务基金教席
      • 人力资源管理基金教席
      • 创新与创业学基金教席
      • 会计、管理控制和审计学教席
      • 国际供应链管理基金教席
      • 知识产权法基金教席
      • 经济私法基金教席
      • 银行与融资基金教席
      • 创新管理与信息管理基金教席
    • 中德汽车联合研发中心
      • 格特拉克-汽车传动教席
      • 汽车与发动机技术
      • 微控制与嵌入式系统教席
      • 汽车轻量化技术教席
      • AVL李斯特-未来汽车新型动力及控制系统基金教席
      • 产品开发与设计基金教席
      • 汽车技术基金教席
      • 汽车电子基金教席
      • 汽车动力学基金教席
      • 产品开发与设计基金教席
  • 中德博士生院
  • 最新消息
  • 活动安排
  • 最新消息

  • 最新消息

    中德学院研究生第十支部喜获"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入围奖

    2017-06-30

    在同济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大会上,中共同济大学委员会表彰了2017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支部风采展示活动的获奖单位。中德学院研究生第十支部委员会报送的微党课《两学一做微课堂:相声》喜获支部风采入围奖,该微党课以生动活泼的相声形式,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认识"两学一做"常态化的重要性。

    705dd35ca5ad4d328bc666507d95d92379c5940113cf4de7a4f52745d3e33ec1

    荣誉证书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末来的激励。

    d7b564929bee416b996b6f56007c1e0a

    刘震寰支书表演相声小品

    8f63856e253f4a9c872e146ac51e61e5

    在参加评选的120多份申报材料里,产生了5项特等奖,10项优秀奖,11项入围奖。学院学生学业压力山大,但同学们仍旧以极大的热情和创意努力拚博,成绩虽非最好,但拚劲令人感动,点赞!

    96a2dfcd97e94e6dabd0cc8e2593f9ac

    校领导为获奖单位颁奖

    c4f69d3112094aa0a686e03da9cbe47d

    钟志华校长丶党委副书记兼中德学院院长讲话,寄语"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丶制度化,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扎根中国大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b94c340cb1404c1e947e8b60058204af

     


    Nowak教授的客席报告: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Bosch Supply Chain

    Nowak 1
    Karl Nowak博士,教授

    2017年6月7日Karl Nowak教授,博士拜访了中德学院。Nowak教授是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采购与物流全球总裁。Nowak博士,教授由Patrick Kühnel博士,中德学院副院长,介绍上台。

    Nowak博士,教授在德文图书馆就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Bosch Supply Chain为主题做报告。电子转变是博世的焦点主题之一,Nowak博士,教授使很多听众认识到了博世供应链管理方面如今的电子化目标。越过总体供应链的(实时)数据的可用性提高了透明度,也因此使改进了的合伙人间的合作成为可能。在电子供应链主题范围内的改革和方法不止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全球供应链的敏捷性和抵挡能力。

    学生对报告很感兴趣,特别是通过大量提问的表达方式。他们对电子化对职业领域以及新颠覆性技术的潜在应用领域的影响特别感兴趣,例如:区块链。

    Publikum Novak
    和学生进行热烈讨论
    Nowak 2
    从左至右:吴志强教授,Karl Nowak教授,Patrick Kühnel博士,荣誉教授证书授予仪式

    紧接着,吴志强博士,教授,同济大学副校长,在这个成功的报告会上隆重授予了Nowak博士同济大学荣誉教授的委任证书。

    中午的自助餐完善了这个成功的活动。午餐期间,Nowak教授、博士私下向学生们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此外,学生在特地组织的博世公司人力资源的摊位了解了关于罗伯特·博世在中国的各种求职可能性的信息。

    特别感谢Nowak博士,教授以及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在那天带来的对获胜积极的当今和未来经济界的认识。我们期待在上海再次会面!

    Nowak 3
    第一排从左至右:黄官伟教授,Patrick Kühnel博士,Stefan Kegel先生,Karl Nowak教授,吴志强教授,吴志红教授,Michael Giebfried先生,段永瑞教授

    文章:Pascal Wolff,国际供应链管理博世教席的博士生


    《国际管理》课程学生参观上海自贸区

    Free Trade Zone 3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入口

    上海港凭借着其每年3700万的集装箱吞吐量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标准化、高效率的流程,是上海港货物顺利流转的基础保证。但这也为向客户特别定制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了挑战。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富有创新性的供应链理念可以在这里试点。

    2017年5月26日,为了了解自由贸易区可以提供哪些可能、现在已经实施了什么方案,约20名来自博世全球供应链管理教席开设课程《国际管理》的中德学生,来到了外高桥的示范物流基地——畅联物流SLC。

    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领先的供应链管理企业,为索尼、卡特彼勒、宝马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供应链服务。这家2001年成立的、拥有2000名员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3PL),有志发展成为中国精益供应链管理的先锋企业。

    在企业参观期间,我们的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自贸区内项目的当下进展情况,更加深了对基于RFID物流网技术的现代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理解,并在精密医疗器械仓库内体验了先进的扫描技术。

    20170526_174437
    中德学院博世全球供应链管理教席《国际管理》学生认真学习RFID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可能及优势。

    有趣又丰富的一天,我们的学生不仅了解了国际管理中供应链的重要性,更认识到了其所面临的挑战。正如中德学院《国际管理》课程学生Bella Hua所说:“这次企业参观我觉得非常有趣。我特别喜欢参观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仓库这一环节。我可以想象当客户打包他们所需要的货品时会有多开心。这里的每一步操作都如此关键”

    20170526_174550
    参加本次企业参观的中德学院师生与畅联物流公司代表合影(左一、左二: Zhou, Jessie. 右一:Jojo, 右三:Steven)

    更多信息:

    • 博世全球供应链管理教席Bosch Lehrstuhl für 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http://cdhk.tongji.edu.cn/fakultaeten/wirtschaftswissenschaften/global-supply-chain-management
    • 国际供应链系统建立,以自由贸易区为例 Gestaltung internationaler Logistiksysteme, inkl. Freihandelszonen:
      Pfohl, H.-Chr., Logistiksysteme – Betriebswirtschaftliche Grundlagen. Berlin 2010
    • 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Shine-Link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SLC): www.chinaslc.com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德学院受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表彰

    同济大学百十周年校庆的喜气尚存,又传新的佳讯。5月26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召开《上海市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暨第二届示范性表彰会议》,这次受到表彰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两所机构, 我校徐建平副书记代表同济大学领取了受到表彰的中德学院上海市示范性国际合作办学机构奖牌。

    1

    作为中德两国政府支持的教育科技交流平台,中德学院一直注重以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英德双外语、富于创新精神的硕士研究生,努力打造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优秀财经人才培养的品牌效应。学院建院19年来,踏实求进,一步一个脚印,为学生提供优异的平台,助他们成才。学院培养了一批杰出校友,如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第一位华人副总裁、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总经理沈学军;集获德国总理奖学金、德国总统奖学金、洪堡奖学金于一身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德国办公室咨询师张海晨等等。正如张海晨同学所说:“能够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商业咨询公司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我除了感谢机遇的垂青,更要感激中德学院给予我的培养和机遇。可以说没有在中德的起航,就没有我之后的航程。”

    在中德合作办学期间,中德学院不断进取,积极争取企业界及经济界的支持,建立了颇具特色的基金教席制,不断为师生拓展参与国际合作的教学、科研实践环境。大众、西门子、博世、采埃孚等世界500强企业对学院支持不仅仅体现在每年100多万欧元的经费支持上,更体现在为师生参与国际合作,抓住国际科技前沿开展合作平台作用上。资助企业每年为优秀学生提供了近40%赴德实习位置,丰厚的奖学金,为学子的成才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学院今年毕业生窦楠同学就说:“如果没有中德学院这个平台,像我这样出生在农村的姑娘,根本无法走出国门到德国学习,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机会微乎其微,非常幸运的是我已经得到博世集团的入职Offer。”毕业生们优异的就业竞争力,与他们在学期间与学院资助企业的互动密不可分。西门子、英飞凌、舍弗勒、李斯特、KSPG等企业高管来院举办丰富的主题讲座,为学生介绍本专业的科研前沿、本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及企业运作的经典案例,开辟创新、创业、创意园建设,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国际视野,努力成为未来科技精英。

    在上海市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暨第二届示范性表彰会议上,徐建平副书记还做了同济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汇报,介绍了我校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坚持党的政治核心地位的经验做法,对我校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部门遵循中外合作办学特点,开展富有成效的党建和学生政治思想建设给予高度评价。我校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严爱华老师、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中意学院、中芬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部门负责人或代表出席会议,共同见证这一喜庆时刻。中德学院副院长吴志红副院长表示:一定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夯实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基石,为弘扬我校国际声誉添砖加瓦,做出学院应有的贡献。

    2


    欧绿保柏林同济校园杯

    正值德国周,由中德学院组织的2017年欧绿保柏林同济校园杯于5月25日及26日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举办。共有六支队伍进行对抗赛,由男女生和中德两国学生一同参与。

    zuschnitt
    同济校园杯的优胜队伍;有100名热情的篮球迷参与了本次比赛。

    今年同济大学派出了四支队伍,其中两支来自中德学院。此外还有一支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队伍以及一支来自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的球队。比赛一直处于白热化状态,因为除了奖杯之外最佳球员还可以参与到欧绿保柏林俱乐部副主席,欧洲篮球冠军Henning Harnisch指导的训练中。最终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的队伍获得了冠军。

    IMG_5931
    和Henning Harnisch(欧绿保柏林篮球俱乐部副主席,篮球欧洲冠军,多次获得欧绿保柏林篮球俱乐部联邦成员的德国名宿)一起训练

    5月26日进行了Henning Harnisch指导的训练。参与的学生获得了重要的建议和完善技巧的指导,以及策略性传球的解说。她们也可以通过回答关于德国复杂问题来赢得奖品,比如有欧绿保柏林球员签名的海报以及球衣。最后,参与者可以在比赛中向以前的欧洲冠军证实他们的能力。同济校园杯和Henning Harnisch指导的训练的现场气氛热闹,参与者情绪高涨,反馈也很积极。让我们一起期待2018年欧绿保柏林同济校园杯吧!

    IMG_6204
    幸运的获奖者

    考察太仓博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5月25日(周四),在“物流系统”的框架下,博世基金教席组织了参观上海周边的博泽太仓汽车系统有限公司的活动。

    生产基地的总经理Harely Yu先生欢迎了中德参观者并强调了物流对高现代化生产基地的意义。

    Untitled-2

    作为连接,博泽太仓基地的物流经理王亚丽女士介绍了公司。博泽是一家全球活动的汽车配件供应商,在中国有7个生产基地。太仓的生产基地还很年轻,在2015年7月才建立,在近几年可能会发展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公司生产基地。此外王女士还阐释了已经执行和计划的内部物流技术,比如自动引导系统,自充填货架和交通诱导系统。

    公司食堂的午休过后,恢复精力的参观者们参观了两种高现代化生产车间和仓库。参观者们穿上了安全背心,在基地更近距离地观察了生产和物流过程。

    这一天的最后,在日程安排下进行了对未来大趋势的小组讨论。此外,学生们展现并讨论了关于“E-Mobility”、“ Car-Sharing”和“Autonomous Driving”主题的想法。

    IMG_4197


    资助者会议在中德学院举行

    Untitled-3

    5月22日,每年一次的“小型资助者会议”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的中德学院大楼举行。基金公司作为除了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和同济大学之外的中德学院的伙伴,起到了支持的作用。资助者当时资助了22个教席,给予奖学金,为了出色的学习和研究环境,负责教室和实验室的配备。

    在资助者会议上,参与的公司有机会,直接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委托人Bode博士,中德学院的副校长Kühnel博士和专业协调人交流,发表了关于已达成协议的反馈,表达了进一步的祝愿和关心。同时,基金公司利用这个平台进行相互交流,商议对中德学院未来发展以及未来合作的共同意见和建议。

    此外,在这些年资助者会议的框架下,Otthein Herzog教授,博士进行了主题为The Digitalization of City Logistics for the City of the Future的报告。报告涉及数字化的整体,城市未来的机械化问题以及连续的逻辑提问。

    IMG_5329


    中德学院-2017年德国周朗读比赛,朗读格林兄弟的童话故事以及Erich Kästner的诗歌

    2018年5月9日(周五),2017年德国周期间,举行了中德学院第二届朗读比赛,此赛事面向所有对文学感兴趣的、某些特定的上海大学的说德语的学生。这项活动是由在中德学院的德意志学术文化交流中心(CDHK)的Barbara Ziesch教师以及她在同济大学德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其他同事一起组织的。

    在这个晚上共有12位来自这些大学的硕士学生朗读了很多令年轻观众感兴趣的格林兄弟的童话短文。在决赛环节朗读了Erich Kästner的各诗歌。专家评审团选出了3名最好的朗读者并授予他们相应的奖状以及德语书籍的购买奖金。其他所有参与比赛的学生同样地获得了精美的书籍以及观众赞美的掌声。对于所有的参与者而言这都是个美好的夜晚,一个献给文学和德语的夜晚,一个在下一年也必定会继续的夜晚。

    Untitled-1


    中德学部2016年年报

    Cover JB 2016-001中德学部2016年年报已经完成,有打印版也有电子版。在中德学部的年报中您可以找到关于中德学院及其机构的所有重要信息以及在报告年度的活动。中德学院的部分在第41页至第79页。祝您阅读愉快。


    同济大学中德学部指导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成功召开

    5月19日下午,同济大学中德学部指导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四平路校区中德大楼召开。来自中国外交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德国外交部、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德国研究联合会(DFG)、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同济大学、德国高校联合会、博世集团等指导委员会成员出席会议。此外,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波鸿鲁尔大学等高校代表和德国舍弗勒集团、采埃孚集团、CONTACT Software等企业代表与会旁听。会议由中德学部指导委员会主席、我校校长钟志华教授及中德学部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前秘书长Bode博士共同主持。

    照片1 会议

    钟志华校长在致辞中说,对德合作始终是同济大学国际合作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他简要回顾了同济大学对德合作与中德学部的创办历史,强调了中德政府对同济大学中德学部的殷切期望,肯定了中德学部2016年的工作成果,提出了中德学部2017年发展的意见建议。他还表示,同济大学将全力支持中德学部未来的建设发展。中德学部主任、我校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向指导委员会成员阐述了学部今后的总体战略规划。他表示,中德学部将配合学校的整体部署,紧密围绕国家战略,进一步夯实和拓展同济大学的“德国品牌”,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符合中德两国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中德学部将会根据同济大学对德合作战略,推动未来城市、工业4.0、永续社会等三大创新驱动的发展,通过模块化的形式整合全校对德资源,进一步强化科研与学术教学水平。与会委员对此表示支持,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他们祝愿中德学部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探索出新形势下中德高校合作的新模式。此外,指导委员会就中德学部的人事变动和财务报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审议。

    会上,中德双方指导委员会成员相继综述了两国政治、经济、教育与科研关系的总体框架,肯定了中德学部(及其分支机构)作为“中德高校紧密合作的成功典范”多年来做出的成绩,对中德学部自成立以来对中德合作与交流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了赞赏。学部指导委员会审阅了关于中德学部及其分支机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职教学院和中德校园)和德国研究中心的2016年工作汇报与2017年工作计划。

    照片2 签约仪式

    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议程,钟志华校长与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秘书长Rüland女士共同签署了《关于同济大学中德学部(CDH)成立及运行的框架协议的续签协议》和《关于在同济大学资助中德学院(CDHK)的第五期合作协议》,双方继续大力支持中德学部和中德学院在未来又一个五年的新发展,一同揭开了同济大学与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教育合作的新篇章,这标志着这一堪称中德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典范的大型项目将踏上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

    照片3 CDHK基金教席协议签署

    此后,钟校长与Rüland秘书长还签署了中德学院舍弗勒基金教席和采埃孚基金教席的延长协议以及Contact Software中德学院基金教席设立协议。随后,德国联邦教研部国际事务司司长Frithjof A. Maennel先生代表德国联邦教研部向同济大学德文图书馆捐赠了价值1110欧元的图书,以庆祝同济大学百十华诞。

    照片4 赠书

    中德学部及其分支机构已被两国官方认可为中德教育合作的精品典范项目。2014年10月,在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由中德政府联合发表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便提到:“同济大学中德学部(下辖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和职教学院三个机构)是共同落实高校紧密合作的成功典范。鼓励并支持中德两国高校开展双方共同出资的创新型长久示范合作。”2015年10月,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在柏林“中国日”上推介了《中国战略2015-2020》,确立了2015年至2020年中德科研教育领域合作的目标和方向。中德学部及其分支机构(中德工程学院、中德学院和职教学院)作为中德高校合作的典范写入到了该战略文件之中。2016年11月,中国科技部发布《科技创新共塑未来•德国战略》,其中也指出:“同济大学作为对德合作的传统阵地,不断发展和深化同德国在科研和教育方面的合作,在人才联合培养方面先后成立了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中德职教学院、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等培养机构,同德国高校、研究机构、企业联合建立多个合作研发机构。”中德学部获得的这一份殊荣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对至今所做出成绩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工作的激励。今后的五年,中德学部将发扬”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精神,中德同行弦歌不辍,科教济世桃李芬芳,携手并进,共塑未来。


    •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359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9/36 跳转到 
    ©Chinesisch-Deutsches Hochschulkolleg 1998-2024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