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DHK

  • zh-hans 
  • de 
  • 主页
  • 关于我们
    • 简介
    • 关于我们
    • 学院领导
    • 合作方
    • 中德学院历程
      • 2017
      • 2016
      • 2014
      • 2013
      • 2011
      • 2010
      • 2008
      • 2007
      • 2006
      • 2003
      • 2002
      • 2000
      • 1999
      • 1998
      • 1997
      • 1996
      • 1995
      • 1994
      • 1993
    • 行政团队
    • 刊物
      • 中德学院二十周年纪念册
      • 新闻简报
      • 中德学部2022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21年年报
      • 中德学部/中德学院2020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9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8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7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6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5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4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3年年报
      • 中德学部通讯2012年10月
      • 中德学部通讯2011年10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1年3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0年10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0年3月
    • 组织结构
    • 校友
  • 中德联合研究中心
    • 中德机械工程中心
      • 技术物流基金教席
      • 自动化技术基金教席
      • 开发方法与产品可靠性基金教席
      • 生产系统基金教席
      • 机械制造信息学基金教席
    • 中德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 试验与测量技术基金教席
      • 通信网教席
      • 技术系统可靠与安全性
      • 机动车系统基金教席
      • 应用数学基金教席
    • 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 国际物流网络与服务基金教席
      • 人力资源管理基金教席
      • 创新与创业学基金教席
      • 会计、管理控制和审计学教席
      • 国际供应链管理基金教席
      • 知识产权法基金教席
      • 经济私法基金教席
      • 银行与融资基金教席
      • 创新管理与信息管理基金教席
    • 中德汽车联合研发中心
      • 格特拉克-汽车传动教席
      • 汽车与发动机技术
      • 微控制与嵌入式系统教席
      • 汽车轻量化技术教席
      • AVL李斯特-未来汽车新型动力及控制系统基金教席
      • 产品开发与设计基金教席
      • 汽车技术基金教席
      • 汽车电子基金教席
      • 汽车动力学基金教席
      • 产品开发与设计基金教席
  • 中德博士生院
  • 最新消息
  • 活动安排
  • 最新消息

  • 最新消息

    考察太仓博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5月25日(周四),在“物流系统”的框架下,博世基金教席组织了参观上海周边的博泽太仓汽车系统有限公司的活动。

    生产基地的总经理Harely Yu先生欢迎了中德参观者并强调了物流对高现代化生产基地的意义。

    Untitled-2

    作为连接,博泽太仓基地的物流经理王亚丽女士介绍了公司。博泽是一家全球活动的汽车配件供应商,在中国有7个生产基地。太仓的生产基地还很年轻,在2015年7月才建立,在近几年可能会发展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公司生产基地。此外王女士还阐释了已经执行和计划的内部物流技术,比如自动引导系统,自充填货架和交通诱导系统。

    公司食堂的午休过后,恢复精力的参观者们参观了两种高现代化生产车间和仓库。参观者们穿上了安全背心,在基地更近距离地观察了生产和物流过程。

    这一天的最后,在日程安排下进行了对未来大趋势的小组讨论。此外,学生们展现并讨论了关于“E-Mobility”、“ Car-Sharing”和“Autonomous Driving”主题的想法。

    IMG_4197


    资助者会议在中德学院举行

    Untitled-3

    5月22日,每年一次的“小型资助者会议”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的中德学院大楼举行。基金公司作为除了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和同济大学之外的中德学院的伙伴,起到了支持的作用。资助者当时资助了22个教席,给予奖学金,为了出色的学习和研究环境,负责教室和实验室的配备。

    在资助者会议上,参与的公司有机会,直接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委托人Bode博士,中德学院的副校长Kühnel博士和专业协调人交流,发表了关于已达成协议的反馈,表达了进一步的祝愿和关心。同时,基金公司利用这个平台进行相互交流,商议对中德学院未来发展以及未来合作的共同意见和建议。

    此外,在这些年资助者会议的框架下,Otthein Herzog教授,博士进行了主题为The Digitalization of City Logistics for the City of the Future的报告。报告涉及数字化的整体,城市未来的机械化问题以及连续的逻辑提问。

    IMG_5329


    中德学院-2017年德国周朗读比赛,朗读格林兄弟的童话故事以及Erich Kästner的诗歌

    2018年5月9日(周五),2017年德国周期间,举行了中德学院第二届朗读比赛,此赛事面向所有对文学感兴趣的、某些特定的上海大学的说德语的学生。这项活动是由在中德学院的德意志学术文化交流中心(CDHK)的Barbara Ziesch教师以及她在同济大学德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其他同事一起组织的。

    在这个晚上共有12位来自这些大学的硕士学生朗读了很多令年轻观众感兴趣的格林兄弟的童话短文。在决赛环节朗读了Erich Kästner的各诗歌。专家评审团选出了3名最好的朗读者并授予他们相应的奖状以及德语书籍的购买奖金。其他所有参与比赛的学生同样地获得了精美的书籍以及观众赞美的掌声。对于所有的参与者而言这都是个美好的夜晚,一个献给文学和德语的夜晚,一个在下一年也必定会继续的夜晚。

    Untitled-1


    中德学部2016年年报

    Cover JB 2016-001中德学部2016年年报已经完成,有打印版也有电子版。在中德学部的年报中您可以找到关于中德学院及其机构的所有重要信息以及在报告年度的活动。中德学院的部分在第41页至第79页。祝您阅读愉快。


    同济大学中德学部指导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成功召开

    5月19日下午,同济大学中德学部指导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四平路校区中德大楼召开。来自中国外交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德国外交部、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德国研究联合会(DFG)、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同济大学、德国高校联合会、博世集团等指导委员会成员出席会议。此外,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波鸿鲁尔大学等高校代表和德国舍弗勒集团、采埃孚集团、CONTACT Software等企业代表与会旁听。会议由中德学部指导委员会主席、我校校长钟志华教授及中德学部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前秘书长Bode博士共同主持。

    照片1 会议

    钟志华校长在致辞中说,对德合作始终是同济大学国际合作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他简要回顾了同济大学对德合作与中德学部的创办历史,强调了中德政府对同济大学中德学部的殷切期望,肯定了中德学部2016年的工作成果,提出了中德学部2017年发展的意见建议。他还表示,同济大学将全力支持中德学部未来的建设发展。中德学部主任、我校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向指导委员会成员阐述了学部今后的总体战略规划。他表示,中德学部将配合学校的整体部署,紧密围绕国家战略,进一步夯实和拓展同济大学的“德国品牌”,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符合中德两国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中德学部将会根据同济大学对德合作战略,推动未来城市、工业4.0、永续社会等三大创新驱动的发展,通过模块化的形式整合全校对德资源,进一步强化科研与学术教学水平。与会委员对此表示支持,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他们祝愿中德学部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探索出新形势下中德高校合作的新模式。此外,指导委员会就中德学部的人事变动和财务报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审议。

    会上,中德双方指导委员会成员相继综述了两国政治、经济、教育与科研关系的总体框架,肯定了中德学部(及其分支机构)作为“中德高校紧密合作的成功典范”多年来做出的成绩,对中德学部自成立以来对中德合作与交流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了赞赏。学部指导委员会审阅了关于中德学部及其分支机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职教学院和中德校园)和德国研究中心的2016年工作汇报与2017年工作计划。

    照片2 签约仪式

    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议程,钟志华校长与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秘书长Rüland女士共同签署了《关于同济大学中德学部(CDH)成立及运行的框架协议的续签协议》和《关于在同济大学资助中德学院(CDHK)的第五期合作协议》,双方继续大力支持中德学部和中德学院在未来又一个五年的新发展,一同揭开了同济大学与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教育合作的新篇章,这标志着这一堪称中德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典范的大型项目将踏上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

    照片3 CDHK基金教席协议签署

    此后,钟校长与Rüland秘书长还签署了中德学院舍弗勒基金教席和采埃孚基金教席的延长协议以及Contact Software中德学院基金教席设立协议。随后,德国联邦教研部国际事务司司长Frithjof A. Maennel先生代表德国联邦教研部向同济大学德文图书馆捐赠了价值1110欧元的图书,以庆祝同济大学百十华诞。

    照片4 赠书

    中德学部及其分支机构已被两国官方认可为中德教育合作的精品典范项目。2014年10月,在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由中德政府联合发表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便提到:“同济大学中德学部(下辖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和职教学院三个机构)是共同落实高校紧密合作的成功典范。鼓励并支持中德两国高校开展双方共同出资的创新型长久示范合作。”2015年10月,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在柏林“中国日”上推介了《中国战略2015-2020》,确立了2015年至2020年中德科研教育领域合作的目标和方向。中德学部及其分支机构(中德工程学院、中德学院和职教学院)作为中德高校合作的典范写入到了该战略文件之中。2016年11月,中国科技部发布《科技创新共塑未来•德国战略》,其中也指出:“同济大学作为对德合作的传统阵地,不断发展和深化同德国在科研和教育方面的合作,在人才联合培养方面先后成立了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中德职教学院、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等培养机构,同德国高校、研究机构、企业联合建立多个合作研发机构。”中德学部获得的这一份殊荣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对至今所做出成绩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工作的激励。今后的五年,中德学部将发扬”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精神,中德同行弦歌不辍,科教济世桃李芬芳,携手并进,共塑未来。


    中德合作再谱华彩新乐章

    同济大学对德合作的传统优势,在同济大学110周年诞辰之际,更显绚烂光彩。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秘书长吕兰德博士(Dorothea Rüland)专程来沪出席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第41次学术委员会会议。5月19日,钟志华校长与吕兰德博士分别代表同济大学与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签署了 《关于在同济大学资助中德学院(CDHK)的第五期合作协议》。协议双方对这个合作近二十年的高水平办学成果表示高度赞赏,对参与中德学院合作办学的战略伙伴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波鸿鲁尔大学和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表示诚挚的感谢。

    CDH签约五期协议

    钟志华校长兼中德学院院长表示,同济大学将一如既往地鼓励并支持中德两国高校开展的合作,希望不断深化两国教育、科研方面的合作,钟校长对我校多个对德合作部门过去一年的工作表示充分的认可。吴志强副校长在出席中德学院第41次学术委员会期间,希冀学院工作契合学校发展战略,在工业4.0智能制造方面进一步发挥学院与德国高校与企业合作优势,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进步。中德学院领导汇报了学院工作进展,汇报了中德学院与电信学院共同与慕尼黑工业大学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进程;汇报了机械学科联合申请德国教研部与中国科技部确定支持的智能制造项目进展;汇报了与经管学院合作建立新的经济工程专业的努力方向。

    据悉,今年上半年中德学院与拜耳公司、莱茵金属/科尔本施密特公司、TÜV南德续签了为期五年的基金教席资助协议。校庆期间,学院又与舍弗勒集团、采埃孚集团、英飞凌公司续签了为期五年的基金教席资助协议,新建Contact和慕贝尔基金教席,中德学术企业合作的交响曲谱写了靓丽华彩新乐章。


    中德学院留德学子参加“同跑济天下”活动

    为庆贺母校百十华诞,近日中德学院留德学子在德国参加了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同跑济天下”之慕尼黑站、巴符路德维希堡站及柏林站的“同跑”活动。同学们在德国的暖日春光中,共同“践”行与母校的约定,为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助力!

    822942623

    359882850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还领取了精美的纪念奖牌。

    680688574

    我院14级车辆系学生钟崇霖说,“沉甸甸的奖牌像一柄锚,将我们的心拴在同济家一般的港湾,粉红的奖牌带像拉扯风筝的红线,不管我们飘到多远,总能牵着我们;而奖牌上篆刻着的数字让我们铭记同济昨日的艰辛,今日的辉煌,及明日的责任。110周年对于母校而言,不仅是母校前一段恢宏历史的里程碑,更是通往辉煌未来的新起点!”

    cof

    中德学院留德学子祝愿母校百十华诞宏图展,再谱世纪新华章!


    ZF Student Day @ Auto Shanghai

    6U5A7431
    Jürgen Holeksa, ZF-Personalvorstand und Arbeitsdirektor

    Am 26. April lud die ZF Friedrichshafen AG 50 Studierende der Tongj-Universität zu einem spannenden Besuch auf die Auto Shanghai 2017 ein. Dr. YE Guohong, President ZF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und Herr Jürgen Holeksa, ZF-Personalvorstand und Arbeitsdirektor, stellten das Unternehmen ZF sowie die aktuellen Forschungs- und Arbeitsschwerpunkte in kurzen Vorträgen vor. Herr Dr. Patrick Kühnel, Vize-Direktor des CDHKs, bedankte sich anschließend in einem kurzen Grußwort im Namen des CDHKs für das Engagement der ZF Friedrichshafen AG und für die sehr gute Zusammenarbeit in den letzten Jahren. Die Studierenden hatten nachfolgend die Gelegenheit an einer exklusiven Führung über den ZF Stand auf der Shanghaier Automobilmesse teilzunehmen.

    6U5A7554


    教育部2017年度英飞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正式开始申报

    今年英飞凌再度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拓展了合作项目类型,我们衷心希望可以通过与教育部的深入合作,进一步提升英飞凌在全国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业务部门与重点高校的产学合作,更好地践行英飞凌“与中国共赢”的公司战略。

    2017年英飞凌科技开展产学合作育人项目,内容包含三个部分:
    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面向高等院校);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
    三、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面向高校教师)。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

    项目面向高校从事汽车类,电气类,电子工程类以及自动化类等相关研究方向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申请需要教授或副教授的推荐。
    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的技术领域如下:

    电源管理以及多元化市场创新项目

    1) 基于英飞凌的工业功率器件,通过软硬件平台的设计,实现其在新兴领域的创新型应用,例如
    - 无人机的创新型行业应用
    - 机器人的创新型应用功能
    - 智能家居: 基于24GHz雷达,通过软硬件平台的设计,实现未来家居生活的智能化,自动化以及联网化
    - 基于英飞凌的气压传感器,实现在IOS或Android平台上手机软件应用开发
    - VR/AR的创新型应用场景
    - 智能电网,无线充电等其他应用

    2) 基于英飞凌的工业功率器件,实现以下领域的高性能的硬件展示平台

    - 功率密度适配器(65W目标1W/cm3),实现高效,高功率密度的硬件平台
    - 电池化成电源,实现高效,高功率密度的硬件平台
    - 低功率马达驱动:基于CoolMOS 实现低功率220V 输入150W 的马达驱动, 实现控制优化
    - 手机无线充电: 实现高效简洁的无线充电方案

    汽车电子创新项目

    英飞凌作为汽车电子以及汽车安全领域的知名企业,积极鼓励相关专业的学者和教授可以就汽车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如何就车内以及车联网的数据管理和交换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出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性研究方案。

    工业功率控制创新项目

    相关功率半导体器件,如IGBT模块,iMotion™电机控制器等,在以下场景中的应用:电机驱动、新能源、牵引、电力传输、家用电器、各类电源

    支持办法
    1)拟支持3-5个创新项目, 项目建设周期为一年。
    2)经费:公司将为每个立项项目提供15-20万元人民币经费支持以及必要的器件支持,用于项目研究和开发。具体金额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再另行商定。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联合基金项目

    项目面向项目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包括但不限于电气工程类、汽车电子类、电子信息类、自动控制类以及机械电子类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个人或团队。
    重点支持以下基于英飞凌产品创新应用:

    1)基于英飞凌的气压传感器以及24GHz雷达芯片,通过软硬件的设计,实现其在新兴领域的创新型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 无人机的创新型行业应用 (比如物流快递无人机,导航,探测,投递等)
    - 机器人的创新型应用功能 (协作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
    - 智能家居 (实现未来家居生活的自动化以及联网化)
    - VR/AR的创新型应用场景

    2)采用iMotion™ Digital Motor Controller实现各类小功率电机的创新应用。

    支持办法
    1)拟支持10~15个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建设周期为一年。
    2)经费:公司将为每个立项项目提供1万元人民币经费及必要的器件支持,用于项目研究和开发。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分为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平台创新、MOOC课程开发等形式,申报人可以选择任意一种或多种形式进行申报。

    课程建设项目

    (1)       项目申报人要求为高校汽车类,电气类,电子工程类以及自动化类等专业专任教师。申报课程为已开设的本科生的课程或者跨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但必须以本科生为主。
    (2)       申报课程须将英飞凌车用32位多核微处理器AURIX以及工业功率器件(IGBT)等产品应用到理论课以及实验课等相关教学内容中。

    教学方法改革项目

    (1)       面向本科生的课程或者研究生的教学方法改革。目标旨在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汽车电子,电气类,电子工程类以及自动化类等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动手实践,在与业界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中提高专业水平。
    (2)       申报课程须将英飞凌车用32位多核微处理器AURIX以及工业功率器件(IGBT)等产品运用到新型教学方案中。

    实验平台创新项目

    (1)      项目申报人要求为高校相关专业专任教师。 申报实验平台针对已开设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课程相关实验或者学生竞赛活动。
    (2)       申报实验平台须将英飞凌车用32位多核微处理器AURIX以及工业功率器件(IGBT)等产品运用到该平台中。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课程开发项目

    (1)   项目申报人要求为高校相关专业专任教师。 申报课程为针对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MOOC课程。
    (2)   申报课程须将英飞凌车用32位多核微处理器AURIX以及工业功率器件(IGBT)等产品编写相应的例程,嵌入到相关课程内容中。针对AURIX芯片的课程开发,应包含以下至少一项内容但不限于该等内容:
    - AURIX芯片的功能模块 (例如 AD converter, GPIO, Timer, SPI, UART,CAN)
    - 工具链
    - 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总结和解答

    支持办法
    1)拟支持2~3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建设周期为一年。
    2)经费:公司将为每个立项项目提供3~5万元人民币经费支持,用于项目开发。英飞凌公司将选派技术人员根据项目承担人和学校的需求提供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技术和器件支持。

    项目申请书请参见附件

    项目详细信息,可参考英飞凌中国官网:
    http://www.infineon.com/cms/cn/product/promopages/2017-moe-project/
    如果您对我们的项目感兴趣, 可在2017年5月7日前将加盖院系公章的申请书发送至: up.china@infineon.com, 并在邮件标题处注明“2017年英飞凌+项目类型+申报书”。
    若有任何疑问,请致电:刘贵芳,021-61019127


    中德学院模块课程德方教授

    本学期中德学院会再次邀请德国知名大学教授进行“Flying Faculty”,中国学生在赴德学习之前就可以通过专业授课认识接触到这些德国学者。

    欢迎以下14位教授于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莅临中德学院:

    Flying faculty 2016 chin


    •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364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30/37 跳转到 
    ©Chinesisch-Deutsches Hochschulkolleg 1998-2024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