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DHK

  • zh-hans 
  • de 
  • 主页
  • 关于我们
    • 简介
    • 关于我们
    • 学院领导
    • 合作方
    • 中德学院历程
      • 2017
      • 2016
      • 2014
      • 2013
      • 2011
      • 2010
      • 2008
      • 2007
      • 2006
      • 2003
      • 2002
      • 2000
      • 1999
      • 1998
      • 1997
      • 1996
      • 1995
      • 1994
      • 1993
    • 行政团队
    • 刊物
      • 中德学院二十周年纪念册
      • 新闻简报
      • 中德学部2022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21年年报
      • 中德学部/中德学院2020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9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8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7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6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5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4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3年年报
      • 中德学部通讯2012年10月
      • 中德学部通讯2011年10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1年3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0年10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0年3月
    • 组织结构
    • 校友
  • 中德联合研究中心
    • 中德机械工程中心
      • 技术物流基金教席
      • 自动化技术基金教席
      • 开发方法与产品可靠性基金教席
      • 生产系统基金教席
      • 机械制造信息学基金教席
    • 中德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 试验与测量技术基金教席
      • 通信网教席
      • 技术系统可靠与安全性
      • 机动车系统基金教席
      • 应用数学基金教席
    • 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 国际物流网络与服务基金教席
      • 人力资源管理基金教席
      • 创新与创业学基金教席
      • 会计、管理控制和审计学教席
      • 国际供应链管理基金教席
      • 知识产权法基金教席
      • 经济私法基金教席
      • 银行与融资基金教席
      • 创新管理与信息管理基金教席
    • 中德汽车联合研发中心
      • 格特拉克-汽车传动教席
      • 汽车与发动机技术
      • 微控制与嵌入式系统教席
      • 汽车轻量化技术教席
      • AVL李斯特-未来汽车新型动力及控制系统基金教席
      • 产品开发与设计基金教席
      • 汽车技术基金教席
      • 汽车电子基金教席
      • 汽车动力学基金教席
      • 产品开发与设计基金教席
  • 中德博士生院
  • 最新消息
  • 活动安排
  • 最新消息

  • 最新消息

    沉痛悼念中德学院电信系首位专业协调人Elmar Schrüfer教授

    斯人已逝,音容宛在,精神长存。中德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首位专业协调人Elmar Schrüfer教授于5月22日,他91岁生日的前一天,在德国格雷弗尔芬市因病与世长辞。

    Schrüfer教授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十字勋章和慕尼黑工业大学 Karl Max von Bauernfeind 奖章获得者。他在1975年至1998年间任慕尼黑工业大学电气测量技术教席负责人;在1997至2005年间,虽年逾古稀,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深度参与了中德学院电信系的筹备、建设与发展,为推动学院与慕尼黑工大双学位项目的实施作出了卓越贡献。

     

    2001年起,Schrüfer教授在慕尼黑工业大学指导、培养了近300名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电信专业人才。他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怀每位学生留德求学期间的生活起居、学业规划,及毕业后的职业发展。他给予学生们的鼓励和谆谆教诲,如春风化雨般启迪心智。多年后,学生们仍有定期与Schrüfer教授联系,交流工作近况、分享生活乐趣的习惯;而老教授总能亲切地呼唤出他们,甚至他们家庭成员的名字。


    Schrüfer教授仙逝,中德学院全体师生、校友深感悲痛。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失去了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爷爷!

    忆往事,历历在目;悼故人,倍感思念。Schrüfer教授永不倦怠的工作热情和对学生们发自肺腑的关爱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他的音容笑貌回荡在我们心间,我们深切缅怀为中德学院电信系建设发展、为促进中德两国高等教育交流、高素质人才联合培养做出重要贡献的Schrüfer教授。

    Schrüfer教授千古!



    中德学院“朋辈讲堂”线上分享会成功举办

    为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为搭建校友长期职业发展交流平台,2022年5月4日,中德学院在线上平台举办“朋辈讲堂”校友职业发展分享会。活动特邀大众汽车中国生产制造白车身焊装规划张凯丽,外滩商学院产品总监高盼,宁波普瑞均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功能安全经理陈春晓,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通用软件开发岗项目负责人姚帅等四位校友嘉宾做求职经验、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分享。中德学院党委书记、中方副院长吴志红教授,学院教学主管李鹏忠教授,辅导员罗亮老师,学院校友和各中德中心学生代表近60人参加活动。分享会由学院办公室副主任杨瑞帆老师主持。

     

    张凯丽

    中德学院2011届校友

    机械工程专业

    大众汽车中国

    生产制造白车身焊装规划

    张凯丽校友通过讲述自身职业发展经历,强调自我认知,充分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理解是做好职业选择与职业规划的重要前提。她建议同学们借助测评工具,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盲区;多参加交流分享活动,了解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工作状态与环境,再结合自己的内心需求,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她认为,职业发展是一个震荡上升的过程,在迷茫期、瓶颈期也要向内求,找到自己的本心,这样才有力量前行,有勇气开拓创新。


    中德学院2015届校友

    企业管理专业

    外滩商学院

    产品总监、企业团队教练

    高盼校友以“用IKIGAI点亮职业发展”为主题,用视觉呈现的方式,结合自身职业发展经历,非常生动形象地跟大家讲解了职涯发展五阶段的定义;并从职业测评、职业定位、职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做好职业规划的具体步骤。随后,她重点介绍了IKIGAI(意义)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所有的事情被分为4类,即你擅长的事、你享受的事、世界需要的事和别人会付钱请你做的事。如果我们能在以上四件事的子集中找到合适的职业,就可以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和专业优势,找到工作乐趣和热情,获得工作价值感和成就感。



    陈春晓

    中德学院2017届校友

    车辆工程专业

    宁波普瑞均胜汽车电子

    功能安全经理

    陈春晓校友强调入职大型跨国企业时,熟练掌握外语的重要性。他建议在择业时充分了解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好的行业可以让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更顺利;第一份工作,应尽量选择在该行业内专业积累比较深厚的企业就职;工作中多注意学习和积累,如有机会可多岗位尝试,便于迅速找到与自己适配度最大的工作方向。




    姚帅

    中德学院2018届校友

    控制工程专业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用软件开发岗项目负责人

    姚帅强调了行业选择和岗位选择的重要性。他认为,求职时要关注前沿风口行业,职业发展中要注重在某一专业领域深耕。同时,他指出要有针对性的培养自身能力和素质,多积累相关行业岗位的实习经历;求职时需提前关注企业动态并做充分准备,不要海投简历,而应就具体求职岗位制作有针对性的简历。最后,他分享了华为公司内部调岗(再择业)的可能性,强调工作中也要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升。



    在互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校友们就国外交流学习经历对求职过程的影响,风口行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相关企业的职业发展空间,中德两国工作氛围和工作节奏的差异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探讨。






    中德系列论坛

    为促进中德文化交流以及与德国企业的深度合作,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与MBA/EMBA中心联合举办中德系列论坛。在2022年5月21日,双方联合举办了一场大型讲座“German Business in the Greater Area of Shanghai – Status, Outlook & Leadership”(上海大区的德国企业——现状、前景和领导力), 上海德国中心主席兼总裁夏建安、同济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施骞教授作为嘉宾出席,数百名师生线上参会并就相关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德学院校友陈相滨博士履新舍弗勒大中华区汽车科技事业部总裁

    2022年1月1日起,中德学院校友陈相滨博士任舍弗勒大中华区汽车科技事业部总裁、大中华区管理委员会成员。陈相滨是中德学院2006届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生。

    作为大中华区汽车科技事业部总裁,陈相滨拥有专业的技术背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将带领团队共同推动舍弗勒汽车业务继续向前发展。


    陈相滨博士





    中德学院校友陈倩履新汉莎航空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

    2021年6月1日起,中德学院校友陈倩担任汉莎航空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陈倩是中德学院08届企业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研究生期间曾赴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交流。

    作为大中华区总经理,陈倩将领导集团旗下的德国汉莎航空、瑞士国际航空和奥地利航空在内的优质航空公司的所有商业运营业务,包括管理和战略性发展汉莎航空集团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联营合作。中德学院祝贺陈倩校友履新!



    中德学院“济语·赴德二三事”线上交流分享会成功举办

    2022年5月2日下午,中德学院“济语·赴德二三事”线上交流分享会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了5位参加中德双学位硕士项目的优秀学生代表,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语言学习、项目申请和在德学习的经验与感悟。来自各专业学院2021级和2022级中德班的近50名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机械工程专业的于磊同学介绍了自己在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攻读双学位的情况,从语言学习、语言要求、课程学分、奖学金申请、疫情影响等几个同学们较为感兴趣的方面进行了分享。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在外语环境中要勇于表达,借此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他认为在德学习是风险与收获并存的选择,但跨文化的学习生活对自己来说也是一次新奇的经历。


    车辆工程专业的袁璐瑶同学分享了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双学位项目的攻读经验,从课程修读、学期论文、毕业论文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在德学习的全过程。同时她还从学、吃、住、行、玩等全方面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德的学习与生活以及在德生活的一些小tips。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刘明宇同学主要从双学位项目和德国留学生活体验两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他对电信专业赴德攻读慕尼黑工业大学双学位项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同学们对项目申请、语言要求、课程设置、学分转换、德国租房、生活成本等细节问题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机械工程专业的张越同学分享了在德攻读波鸿鲁尔大学双学位的学习经历,在分享中不仅提及到了项目申请中的语言要求、学期设置、学分设置等常见问题,还就德国选课和考试申请互相独立的情况给学弟学妹们做了提醒,给予了机械专业的同学在德学习的一些宝贵建议。


    企业管理专业的沙沙同学分享了攻读柏林工业大学双学位的经验,对培养方案做了解读,介绍了自己课程参与中的一些具体情况。结合自身经历,她鼓励同学们在项目申请期间不盲从,不轻信。课程学习过程中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主动组队、主动交流。她也强调,在对外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要理性分析、合理对待,不卑不亢。


    此次“济语·赴德二三事”线上交流活动,为各专业学院中德班同学们提供了解留德事宜的交流平台,使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德双硕士学位项目和在德生活学习的具体情况。中德学院也希冀通过举办此类活动,能带给同学们一些指导和帮助,使中德交流合作、开放包容的精神得以发扬与传承!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供应链管理及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国际研讨会

    2022年5月16-18日由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供应链管理及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国际研讨会在线上举行。四百余位来自中国、德国、法国、美国、瑞典的专家学者围绕“典型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管理策略”、“重大突发事件下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方法”、“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三个主题展开研讨,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就治理和抗击疫情实践、新常态下的物流网络、弹性供应链、库存管理、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或改进建议,为总结中外抗击疫情和保障应急物资供应的经验教训、丰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提供了学术借鉴。



    中德学院中国能力系列讲座:“中国创业:从模仿到创新”


        4月9日,在中德学院2022年夏季学期中国能力课程框架下,韩政教授受邀为德国学生举办了以“中国创业:从模仿到创新”为题的在线讲座。韩政教授是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创新创业教席教授。他在报告中阐述了中国创业的历史发展、创业价值观的变化及未来面临的挑战。讲座共有二十余人参加。学生通过讲座最后的小测验后可获得由中德学院颁发的参与证明。




    中德学院中国能力系列讲座:“从中德视角看中国智能工程”

        4月9日,在中德学院2022年夏季学期中国能力课程框架下,房殿军教授受邀为德国学生举办了以“从中德视角看中国智能工程”为题的在线讲座。房殿军教授是中德学院“技术物流”基金教席教授、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首席科学家首席代表。他在报告中探讨了中国“智慧物流”和“智能工厂”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中德在“智能工程”领域的合作潜力。讲座共有24人参加。学生通过讲座最后的小测验后可获得由中德学院颁发的参与证明。



    与SAP合作推出“智能化转型前沿课程”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与全球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解决方案公司思爱普(SAP)从2009年就开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双方在2016年6月正式签署了校企合作的战略框架协议。为进一步增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共同培养数字化转型所需人才,在2021年10月21日,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SAP中国研究院共同推出了“智能化转型前沿课程”, 并举办了盛大的启动仪式。

    双方将依托同济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聚焦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秉承产教融合宗旨,将SAP高管和专家请进课堂和讲堂,分享业界关于数字化转型的行业视角和前沿实践;同时依托同济经管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成果,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协助企业破解数字化转型难题。

    到2022年5月,双方已联合举办了多场主题讲座,如SAP 中国研究院战略规划与运营总监许磊所做的两场分别题为“体验经济下的企业智慧转型”、“新时代企业智慧转型”的专题讲座,SAP全球高级副总裁、SAP 中国研究院院长李瑞成所做的题为《数字化转型往何处走?智能经济时代》的专题报告。

    此外,双方还在打造MOOC(慕课)方面通力合作,目前已有三位SAP专家在智慧树平台上提供了MOOC课程。


    •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358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0/36 跳转到 
    ©Chinesisch-Deutsches Hochschulkolleg 1998-2024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