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DHK

  • zh-hans 
  • de 
  • 主页
  • 关于我们
    • 简介
    • 关于我们
    • 学院领导
    • 合作方
    • 中德学院历程
      • 2017
      • 2016
      • 2014
      • 2013
      • 2011
      • 2010
      • 2008
      • 2007
      • 2006
      • 2003
      • 2002
      • 2000
      • 1999
      • 1998
      • 1997
      • 1996
      • 1995
      • 1994
      • 1993
    • 行政团队
    • 刊物
      • 中德学院二十周年纪念册
      • 新闻简报
      • 中德学部2022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21年年报
      • 中德学部/中德学院2020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9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8年年报
      • 中德学院2017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6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5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4年年报
      • 中德学部2013年年报
      • 中德学部通讯2012年10月
      • 中德学部通讯2011年10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1年3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0年10月
      • 中德学院通讯2010年3月
    • 组织结构
    • 校友
  • 中德联合研究中心
    • 中德机械工程中心
      • 技术物流基金教席
      • 自动化技术基金教席
      • 开发方法与产品可靠性基金教席
      • 生产系统基金教席
      • 机械制造信息学基金教席
    • 中德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 试验与测量技术基金教席
      • 通信网教席
      • 技术系统可靠与安全性
      • 机动车系统基金教席
      • 应用数学基金教席
    • 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 国际物流网络与服务基金教席
      • 人力资源管理基金教席
      • 创新与创业学基金教席
      • 会计、管理控制和审计学教席
      • 国际供应链管理基金教席
      • 知识产权法基金教席
      • 经济私法基金教席
      • 银行与融资基金教席
      • 创新管理与信息管理基金教席
    • 中德汽车联合研发中心
      • 格特拉克-汽车传动教席
      • 汽车与发动机技术
      • 微控制与嵌入式系统教席
      • 汽车轻量化技术教席
      • AVL李斯特-未来汽车新型动力及控制系统基金教席
      • 产品开发与设计基金教席
      • 汽车技术基金教席
      • 汽车电子基金教席
      • 汽车动力学基金教席
      • 产品开发与设计基金教席
  • 中德博士生院
  • 最新消息
  • 活动安排
  • 最新消息

  • 最新消息

    中德学院组织开展“中国能力”系列课程之“自动驾驶在中国”

    2024 年 4 月 22 日至 24 日,中德学院在“中国能力”课程体系下,首次组织开展了“自动驾驶在中国”研讨课。40 名来自同济大学各院系的留学生参加该课程,学习、了解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课程理论部分由“自动驾驶”领域专家、奥地利格拉茨工业大学自动化与控制工程研究所Daniel Watzenig教授及其团队主讲,概述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现有挑战和未来机遇。此外,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应邀讲解了雷达传感器解决方案、协同驾驶、驾驶安全和技术认证等细分话题。来自同济大学相关研究团队的研究员介绍了影响新能源汽车内饰设计的市场趋势和跨文化因素。


    在实操环节,学生们亲身体验了百度阿波罗的机器人出租车。手机小程序下单后,接单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就会到达地图上的指定站点。坐在驾驶座上的安全驾驶员主要负责监控行程,只在紧急情况下才会进行干预。在行驶过程中,坐在后座的乘客可以观察到方向盘是如何在无人接触的情况下自动旋转,并对当前的交通状况作出敏捷反应。体验过后,学生们来到了中德学院保时捷“汽车控制与网联自动驾驶”基金教席陈虹教授的实验室,参观相应的实验装置。

    最后,学生们参访了上汽大众研发部门。陈一飞工程师介绍了上汽大众集团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情况,并邀请大家体验了大众最新的无人驾驶测试车。

    留学生们对课程反馈积极,表示非常高兴能有机会从不同角度体验自动驾驶。中德学院“中国能力”系列课程旨在给国际学生传授对华合作中必要的能力与知识,内容除语言、文化与历史外,也包括对中国当下科技发展的介绍。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电池系统轻量化技术基金教席教授招聘启事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CDHK)即日起公开招聘“电池系统轻量化技术”基金教席教授一名。本基金教席由上海轩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资助成立,旨在加强上海轩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在电池系统轻量化技术专业领域的创新科研和人才共育,深化产教融合、院企合作,共同培养中德两国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科技人才。

    研究领域

    重点研究领域为电池系统轻量化技术。


    招聘需求

    • 在电池系统轻量化技术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 与科研界、相关官方机构和潜在用户均有良好互动关系;

    • 熟练掌握中文和英文,同时会德语者更佳;

    • 具有独立、主动和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方式;

    •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人际交流与沟通;

    • 教席教授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参见附件。



    如有意向,请您于2024年5月29日前将中英文版申请材料(含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发表论文列表、科研项目列表、动机信等)以邮件形式提交至中德学院办公室。动机信应充分体现您与此教席的匹配度,以及您的未来合作设想。


    我们期待您的加入!



    联系人:杨瑞帆

    电子邮箱:yrfanny@tongji.edu.cn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电池系统轻量化技术基金教席教授的工作任务和要求.docx



    中德学院联合管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共商共议 深化合作

    2024年4月19日,同济大学中德学院联合管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线上平台成功举行。副校长娄永琪,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海外项目部主任奥苏姗(Susanne Otte),校外事办、研究生院、中德学院、6个中德中心、土木工程学院、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的相关负责人,以及中德学院德国合作高校联合会代表共40余人参加会议。中德代表踊跃发言,就会议议题建言献策,共商发展。

    娄永琪首先致辞,代表同济大学对出席会议的各位委员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德双方长期以来给予中德学院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在大家的支持下,作为中德高等教育交流领域的先锋开拓者,中德学院自1998年成立以来,建立了产学研用相融合的基金教席制、培养了众多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推进了同济对德交流合作、巩固了中德两国传统友谊。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在此次访华期间到访同济,正充分肯定了我校在促进中德文化深层次交流合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他坚信,在中德双方的通力协作下,定能更好建设中德学院及其“大外围”各中德中心,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德科技领军人才、取得更多卓越的联合科研创新成果,为推进同济大学“对德合作2.0战略”走深走实、推动中德高等教育交流的“高水平、深层次”合作作出新的更多贡献,为促进人类福祉贡献更多“中德方案”“同济智慧”。

    随后,外事办主任殷文简要回顾了郑庆华校长3月率团赴德国、奥地利两国,到访马堡大学、波鸿鲁尔大学、科隆大学、波恩大学、格拉茨工业大学、维也纳工业大学等重要合作伙伴,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取得系列合作成果的盛况。

    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刘芳、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教授赵莹分别作报告,介绍中德智慧基础设施研究中心和中德力学中心的筹建情况。

    会上,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海外项目部主任Susanne Otte,中德学院德国合作高校联合会办公室主任Sigrun Abels、顾问Christian Bode、波鸿鲁尔大学代表Abramovici教授、柏林工业大学Axel Werwatz教授、布伦瑞克工业大学Vietor教授,中德学院副院长汤奇荣、蔡黎明、Jan Harder等委员代表围绕中德学院及各中德中心2024年工作重点推进、中德项目硕士研究生德语课程的系统化安排、中国学生赴德签证预约问题、德国留学生招生宣传、联合管理委员会的运行机制、“杰出基金”的使用管理、新中德中心筹建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并就上述多项具体工作达成共识。未来,在中德学院联合管理委员会委员们的精诚合作下,中德双方将携手推进中德学院发展,为各学科学院深化对德合作提供更好服务,共促“对德合作2.0”走深走实。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英飞凌基金教席教授招聘启事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CDHK)即日起公开招聘“微控制与嵌入式系统”基金教席教授一名。本基金教席由英飞凌科技公司资助成立,旨在加强英飞凌科技公司与同济大学在微控制与嵌入式系统专业领域的创新科研和人才共育,深化产教融合、院企合作,共同培养中德两国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科技人才。

    研究领域

    重点研究领域为微控制与嵌入式系统。

    招聘需求

    • 在微控制与嵌入式系统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 与科研界、相关官方机构和潜在用户均有良好互动关系;

    • 熟练掌握中文和英文,同时会德语者更佳;

    • 具有独立、主动和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方式;

    •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人际交流与沟通;

    • 教席教授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参见附件。

    如有意向,请您于2024年5月13日前将中英文版申请材料(含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发表论文列表、科研项目列表、动机信等)以邮件形式提交至中德学院办公室。动机信应充分体现您与此教席的匹配度,以及您的未来合作设想。

    我们期待您的加入!

    联系人:杨瑞帆

    电子邮箱:yrfanny@tongji.edu.cn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英飞凌基金教席教授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中德学院2024年新春德国学生慰问暨中德博士生院招生见面会成功举行

            2024年1月17日,中德学院新春慰问暨CDDK招生见面会在中德大楼614和ZOOM线上会议同步举办,十余名德籍留学生参加了活动。中德学院副院长、中德博士生院(CDDK)院长汤奇荣教授向留学生致以新春问候,祝福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龙马精神,再创佳绩。中德学院留学生管理负责老师刘欣、学工负责老师罗亮一同参加了活动。

            此次活动师生们在交流了在同济大学的学习、生活感受和问题建议,增进了师生友谊和相互了解。

            为了让同学们体会中国农历新年的气氛,学院还准备了《生肖“龙”的故事》,并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的生肖文化,生动有趣的生肖故事增加了同学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随后汤奇荣教授向留学生们系统地介绍了中德博士生院(CDDK),重点介绍了同学们普遍关心的CDDK资助体系和申请途径,并与线上线下的同学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同学们反响热烈,多位同学表达了在CDDK继续深造的浓厚兴趣,同学们也非常愿意响应学院的号召,将CDDK推荐给自己的德国同学们和朋友们。

            自同济大学成立全国首个中德博士生院以来,中德学院、中德博士生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对德合作2.0战略的指引下,针对招收德国籍优秀学生在同济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有序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制度制订和招生宣讲活动。2022年和2023年,德国籍学生在同济的报名和注册全日制博士生的状况取得一定突破。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学院将大力革新制度和不断摸索招生手段,以便更快适应目前国际博士生招收和培养状况的变化,争取德籍全日制博士生的招收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文字 | 罗亮
    图片 | 罗亮
    审核 | 汤奇荣


    留学生“中国餐桌礼仪”工作坊

    碰杯时应将酒杯举多高?一次应该喝多少白酒?红筷子和黑筷子分别是做什么用的?宴席上的座次如何安排?能回答这些问题的外国人,肯定已经在中国吃过饭了。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在中国非常重要。除了美食本身,共同进餐在人际关系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私人领域还是在商务领域,聚餐为非正式谈话创造了机会,人们可以在事务性话题之外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因此,对于所有在华外国人来说,了解共同进餐时的注意事项和礼仪举止非常重要。

    还有什么比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一次实践更为有效的方式呢?12月7日,中德学院举办了第一次“中国餐桌礼仪”工作坊。16名德国留学生围坐一桌,在理论学习后,亲身实践了用餐时的注意事项。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叶澜教授和后勤集团马健先生在同济大学校园餐厅里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经验,Andrea Schwedler(中德校园)和刘珏烨(中德学院)也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支持。








    同济大学德国企业日

    2023年12月12日,由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和中德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同济德国企业日”活动在四平路校区中德大楼德文图书馆举行。TUEV南德、采埃孚、费斯托等17家德国合作企业与德国海外商会联盟(AHK)参加活动,和200余名来自同济及其他兄弟院校的中外学子面对面沟通交流。

    副校长娄永琪出席活动并致欢迎词。他表示,同济大学在中德文化交汇碰撞中诞生,也始终传承和发扬对德合作的传统、特色与优势。中德学院和中德工程学院的重要办学特色之一,就是院企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通过与学院共建基金教席,共同培养了数千名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术能力出众的中德两国卓越人才;优秀校友活跃在各行各业,其中不乏在汉莎航空、舍弗勒等行业知名企业担任高管的校友。“同济德国企业日”活动是同济大学与德国在华企业合作的品牌活动,已持续多年;活动为企业与人才之间搭建了相互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中德高教、企业合作互利共赢。

    本次“德国企业日”,分为展台咨询和讲座报告两部分。15家知名德国企业的高管和资深HR经理人做了精彩报告,向学生分享行业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策略、面试与准备简历技巧、职业发展路径、德企特点与跨文化领导力等职场资讯。参加活动的学生积极向企业代表提问,现场气氛活跃。

    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大中华区人力资源解决方案部总监陈璐在开场报告中,强调提前进行职业规划,了解和培养职业心态(mindset)并进行多技能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这些对于人才需求的观点在之后的企业报告部分得到了呼应。许多工程类专业的同学特地从嘉定校区乘坐活动班车前来,与企业面对面交流,认识并深入了解了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卓越的德国企业,收获了“干货满满”的一手信息。此外,德国外教准备了趣味德国知识竞猜,获得第一名的学生可免费参加一期歌德学院的德语课程。

    活动现场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地道的德式热狗肠和酸菜,让大家从味觉上体验了一把“实实在在的”的德国美食文化。

    企业代表们表示,非常高兴能与现场数百名来自同济及周边院校的优秀学生交流,他们拥有非常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企业也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学生们表示,同济德国企业日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去接触、了解德国企业,感谢各位企业代表为自己之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提供了非常“接地气”的宝贵建议。




    西门子股份公司副总裁、全球大学合作负责人娜塔莎·埃克特来校访问

            11月30日下午,常务副校长吕培明会见了来访的西门子股份公司副总裁、西门子全球大学合作负责人娜塔莎·埃克特(Dr. Natascha Eckert)博士一行。学校外事办公室、科研管理部、中德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代表陪同会见。

            吕培明表示,西门子是与同济大学在1907年建校之初就开始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是同济最为重视的企业伙伴之一。双方100多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研融合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2022年1月,同济大学与西门子(中国)签署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将踏上一个新的台阶。今年5月,西门子中央研究院总裁高斯博士(Dr.Norbert Gaus)来校访问,就在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领域进一步深化西门子和同济大学之间的校企合作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希望此次来访可以挖掘出更多未来深化合作的潜力。

            埃克特表示,西门子十分重视与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了广泛的学术合作网络,覆盖了亚洲、欧洲、北美等多个地区。其中,同济大学是西门子在中国长三角地区的首要合作伙伴之一。近年来,为加速全球创新链,西门子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合作网络概念,即“创新生态体系”(Research Innovation Ecosystem,简称RIE),并确立了11大企业核心技术。希望同济大学作为RIE成员之一未来能够和西门子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开展更多务实合作。

            随后,西门子代表团与同济大学相关部门及学院代表就共同感兴趣的合作领域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我院汤奇荣教授向西门子代表团介绍了中德学院和中德博士生院的发展情况,并指出中德学院和西门子的合作由来已久,西门子公司也曾在中德学院设立有基金教席,在中德合作科研和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中德学院希望西门子公司参与支持学院的发展。同时,中德博士生院为了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每年拟派出中国博士生留学德国并积极争取德国留学生来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希望与西门子公司在学生联合培养、实习实践等方面深入合作。埃克特表示,接下来将积极推进西门子公司和中德学院、中德博士生院以及同济大学相关学院和部门的进一步合作。


    2023年第二场“中德周聚”活动成功举办

    11月8日晚,第二场“中德周聚”跨文化交流活动在嘉定校区济人楼二楼中庭举办。三十多名来自同济大学不同院系的中国学生与德国留学生参加活动,其中不少同学是从四平校区专程赶来。

    中德学院副院长蔡黎明教授向现场同学表示了欢迎。随后,中德学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相互交流。期间,一位机械专业的德国留学生即兴表演了一场钢琴独奏,技惊四座,把整个活动氛围推向了高潮。

    “中德周聚”活动每4至6周举办一次,旨在为同济大学的中德学子提供互学互鉴、共同成长的平台。




    中德学院成功举办退休教师”回娘家”活动

    11月7日,中德学院在四平路校区中德大楼举办返校活动,邀请学院退休教师“回娘家”,座谈交流,共叙同事情谊,共话学院发展。中德学院副院长汤奇荣、蔡黎明、Jan Harder,退休教师和在职教职工代表参加活动。座谈会由学院办公室副主任杨瑞帆主持。

          蔡黎明副院长介绍了学院今年的发展建设情况和工作成绩,感谢老同志们为学院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希望大家能常回“家”看看,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学院工作,助力学院中德合作高质量发展。

          Harder副院长向退休教师们送上了诚挚祝福,祝他们身体健康、阖家辛福;介绍了学院近期拟开展的德国企业日活动。

          汤奇荣副院长感谢老教师们为学院蓬勃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并期盼大家继续建言献策。他重点介绍了中德博士生院近年的招生情况,中德双导师联合培养模式,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和发展前景。

          退休教师对院领导的关心关爱表示感谢。久别重逢,大家在活动现场畅所欲言,共同回首往事、展望未来,为中德博士生院、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的发展建设感到欣喜,也期待学院未来能更上层楼,更好地助力学校对德合作2.0战略。

          此外,学院还在重阳节前夕为每位退休教师送去了精心挑选的慰问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教师是学院的宝贵财富。心贴心、面对面的活动拉进了退休教师与学院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未来,中德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用心用情,扎实做好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


    文字|杨瑞帆
    图片|曾思烨
    排版|吴瑞明
    审核|汤奇荣、蔡黎明  


    •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365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4/37 跳转到 
    ©Chinesisch-Deutsches Hochschulkolleg 1998-2024
    • 联系方式